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期   作者:胡建林
[导读] 土建施工作为建筑施工行业最基础、最普遍的施工形式
         摘要:土建施工作为建筑施工行业最基础、最普遍的施工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铁已逐渐成为支撑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行的最优选择,与之息息相关的隧道土建施工也日益在重大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受到重视。本文围绕地铁隧道土建施工展开,论述影响其工作顺利开展的阻碍因素、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出综合评估、提出相应可行管理办法,以保障隧道土建工程安全生产作业。
         关键词:地铁工程空间、土建作业、规避策略
         引言:隧道土建自身即具有塌方、漏水等安全隐患存在,而地铁修建工程的作业范围狭小、障碍物大多隐蔽、地下作业环境差等等一众影响因素,再结合地铁隧道工程的施工战线长、细节多、过程繁复等自身缺点,给以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从业人士的人身健康权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外,高强度的狭窄空间作业也会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产生,有关部门若想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交付标准,则必须在施工之前注重风险排查、在施工过程中落实风险安全权责主体,以保证修筑作业的有序开展。
         1潜在风险的常见类别
         1.1普遍存在塌方隐患
         塌方隐患作为施工建设过程中常见于新闻报道的安全生产事故普遍存在于所有建筑类施工作业生产过程中,其中以隧道、架桥、挖洞等施工类型为主阵地,地铁工程区间同时具备了隧道、挖洞两个要素,在各个生产作业施工中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塌方这一风险隐患的威胁。影响塌方的关键性原因一般有地上土质疏松、地下水体渗漏、隧道支撑力度过低、隧道自身负荷过重等等非人为原因。
         ①地上土质的疏松是地面施工作业环境不够稳定的首要表现,这极易导致塌方的情况发生;②地下水体的多方向渗漏还会加速地上土体环境的土质疏松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塌方的高风险程度,因此建设作业过程中最好绕开存在地下水源的路线,并尽量避免在阴雨天气施工;③在地铁空间的狭小范围内,隧道土建的钢结构支撑强度过低,难以负担上方土体的重量,而当支撑保护工具缺少时,隧道土建工程作业的保护强度顺势减弱,给坍塌带来了可乘之机,严重危害着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④如若隧道自身的负担过重,即所挖隧道上方聚集工人过多或施工用具设备自重较大,则会损坏隧道自身的支撑模式。此外,有些施工作业点为加紧赶制进度,在地上地下同时施工,这也会加重隧道支撑结构的负担,从而导致塌方风险的上升。
         1.2地下水渗漏抬升风险
         地铁隧道的路线规划一般会在多种不同的地质类型中穿梭,行动的路线难免会与不同的地质层例如土层与砂砾层相交叉。而正因为土层与砂砾层存在地下水,在此施工作业的渗漏风险也出现提升。地下水渗漏阻碍着隧道施工进度,它的出现是复杂的地质情况对于地铁区间隧道土建提出的高难度挑战。
         ①当地下水渗漏的情况发生时,隧道施工作业层面的稳定环境被打破,一旦作业层面的稳定性失衡,那么其上方土壤的土质就会因为渗水而导致土质疏松,进而引发塌方隐患暴露。②而与此同时,大量的地下水渗漏不仅会导致作业层面的土质疏松,还会使作业材料——水泥的粘黏性降低,以降低建筑工程的质量合格度,使得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成效不理想。


         2作业风险的规避办法
         2.1在路线规划过程中避开风险高发区
         地铁区间的隧道土建工程路线选取较为复杂,其方案设计也必须考虑与隧道修建作业点的现实状况相符合。地铁规划设计为城市的运行服务,作业点的上层一般有许多城市建筑或者是城市主干道与高架桥梁,基于这种前提,地铁区间的隧道土建工程线路在规划时要广泛选取作业面,并依据人流分布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需求,精准确定作业点以及全程路线,尽量在先前排除存在的可疑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应用地质学知识,尽量避免路线的选取与复杂地层相交叉,以缜密的思虑与丰富的知识来对隧道路线所经地点周边环境的特征做出风险分析及科学测评。
         2.2在建设作业进程里做到防患于未然
         地铁隧道土建不仅需要在前提规划上避免风险,还应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查缺补漏,进而防患于未然。①建立健全的作业风险预估体系,面向着施工作业进程里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入手,提高隧道建设技术的作业标准,严格按照行业规章制度进行实操,以保证有关工作的顺利落实、实绩运作。②隧道内部结构支撑的承重性与负压能力也要做到相应的提高,基础的工人生命安全保障要落实到位,适当的配备医用救护车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③还需在项目落实铺开的过程中确定相关部门的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主体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后出现权责追究困难、界定模糊的问题。
         3生产问题的干预措施
         3.1发挥安全管理体制作用
         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重大事故责任人追责制度的落实是生产施工得以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①要综合地铁区间隧道土建工程的高风险性,建立和培育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将人性化的道德标准和法制化的行业规定相结合,进而做到安全生产的宏观把控,从整体上统一调度各个生产环节。②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更应该进一步增强应对高风险阶段的安全生产把控,向社会范围内公示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在文稿上给相关生产工程建设提供参照意见,做到责任单位安全生产办事处行事的正确指导。③还应在施工生产的进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健全体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保障作用。
         3.2提升作业工作人员素质
         随着隧道土建在地铁区间施工中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比加大,有关企业对于对口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①除需要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以外,对于现有工人的培养也不能放松。要做到施工项目与管控人员之间的对应是“一对多”的状态,并且要制定严格的人才培养要求标准,提升管控人员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以填补生产作业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素质人才需求缺口。②为提高管理人才培养的效率、提高施工工人普遍工作水平,要加快相关培训机构向着专业化转变,将实操环节和专业培训建立在针对性的基础上,把安全施工的意识摆在每一个专业人才的眼前,以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地铁区间隧道土建工程安全生产的顺利开展,满足城市发展对于地铁交通建设需求的不断扩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铁已逐渐成为支撑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行的最优选择,与之息息相关的隧道土建施工也日益在重大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受到重视。依据地铁区间隧道土建工程的特别之处,研究人员要在各类施工工程进展的同时吸取有利经验,还需要提升相关风险的评估效率、评估准确性,加快落实施工作业权责主体的精准到位与行业法律法规的正确制定,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8(10):253-254.
[2]宋宇.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2):142-143.
[3]支亮,韩玮.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11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