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 102H9 丛式水平井组有机盐钻井液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0/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4 期   作者:田兆义
[导读] 本井成本构成为配置井眼需要的泥浆费用加日常维护材料消耗费用。
        摘要:本井成本构成为配置井眼需要的泥浆费用加日常维护材料消耗费用。阳102H9从式水平井组材料消耗及费用如下:成本分析:从上述四口井材料消耗表看出,阳102H9-4井成本较其他三口井高出太多。
        关键词:地质情况,钻进,问题
钻井工程基本数据


地质情况简介
                                  阳102H9井组有机盐钻井液钻遇地层分层数据表


井身结构示意图

        钻进过程维护措施:
        (1)现场有机盐钻井液首重流变性的控制,在充分具备较好流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各项流变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钻进的目的;
        (2)日常维护以胶液为主,保持钻井液中含有适量大分子聚合物,增强钻井液的抑制性,保证钻井液性能稳定,维持良好的流变性能和携砂能力。
        (3)配置适宜浓度胶液补充罐内钻井液消耗量,据实钻钻井液性能制定下步胶液维护配方;
        (4)根据钻井液消耗量随钻补充胶液,胶液内有机盐含量达到40%,保持和增强钻井液抑制性,抑制钻屑和井壁泥页岩水化分散膨胀;补充胶液做到细水长流,并及时加重保持钻井液密度稳定。
        (5)强化固控设备的使用,使用180目以上目数的筛布,保持振动筛、除砂器使用率100%,必要时开离心机去除低比重有害固相,控制钻井液含砂量低于3%。
        (6)在钻进过程中随钻补充白沥青、聚合醇、LUBS50等处理剂降低滤失量、提高滤饼质量、增强钻井液的抑制封堵防塌能力及润滑防卡性能,将API滤失量降至3ml左右。
        (7)钻井液保持适当粘切,增强钻井液的携岩能力,防止和减少岩屑床的形成,保持井眼清洁。
        (8)在现场钻井液各项性能达到指标后,适当降低各钻井液材料补充量,后期钻井液维护以40%盐水配合白沥青为主,降滤失剂、聚合醇为辅,从而减缓有机盐钻井液在泥页岩后期钻进时流变性的大幅改变甚至恶化。
泥浆材料消耗
(1)阳102H9-4井是该井组第一口施工井,前期由于固控设备未使用好,导致钻井液内低密度固相含量过高,滤失量超出钻井工程设计范围。为解决现场钻井液滤失较高的问题,现场大量补充降滤失类材料、离心机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偏高,导致该口井钻井液成本较其余三口井高太多。
(2)阳102H9-4井为解决钻进过程中定向脱压的问题,现场在位经过室内评估的前提下,盲目使用低荧光润滑剂,导致现场钻井液性能恶化。在现场改善泥浆性能的同时,钻井液成进一步增加。
(3)阳102H9-4井在钻进至2532m发生井漏,但现场并未采取任何堵漏措施,钻井液大量的漏失导致该口井成本增加。
(4)阳102H9-4井现场前期加料均为通过先水化,而是直接向井内补充,造成了大量材料的浪费导致成本增加。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1.一级固控设备振动筛筛布大部分使用140目筛布,筛布间沟缝的问题从开钻到完井一直未完善,二级固控设备除砂器、除泥器在进入龙马溪组后使用率未达到100%。加上钻遇地层以水敏性较强的泥岩、页岩为主,振动筛不能有效清除低密度细分散有害固相、沉沙罐很快堆积满沉沙,需及时清掏,同时也增加了泥浆维护处理的难度。
         建议:在二开井段钻进过程中加强一级固控设备的使用效率,振动筛筛布选用180目以上,在不跑泥浆的前提条件下尽量放平振动筛;同时在循环和钻进过程中二级固控设备使用率尽可能达到100%;配合使用好离心机,最大限度清除钻井液内劣质固相。
        2.钻井液处理剂补充方式有待改进。阳102H9井组前期补充处理剂主要是通过大量干加的方式,这不仅会让钻井液性能发生大幅改变,也大大增加了钻井液材料的浪费和成本。
         建议:现场补充处理剂均配成胶液并水化好,按照循环周向井内补充。
        3.钻井液胶液补充方式有待改正。钻井液需具备较好流变性和冲刷能力,钻井液在高粘度和较高切力下不利于冲刷井壁及大肚子井眼,从而达不到清洁井眼的目的。有机盐钻井液最为重要的是按照循环周、细水长流的方式补充胶液的方式来达到控制钻井液较好流变性的目的。现场补充胶液意识较为薄弱。
         建议:钻进工况下较为理想的胶液补充量为10-15m3/天。在保证补充胶液量的同时监测好钻井液性能波动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达到避免井下复杂和井控险情的目的。
        4.材料配伍室内小型实验意识薄弱。阳102H9井组在定向钻进过程中在未通过室内评价的前提下,向井内补充油基润滑剂,导致钻井液内油水乳化后泥浆性能出现多次恶化。
         建议:处理泥浆前对需要补充的材料做好室内评价实验和材料配伍性实验,以室内小型实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处理。
        5.相关人员对井下情况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及井控意识有待加强。
        6.储备重浆罐不能直接通过泥浆泵上水,增加了井控风险。
七.油气层保护设计
        1.按设计钻井液密度搞好平衡钻进,用好固控设备控制好钻井液密度。
        2.为保护好油气层,进入储层前按设计加入足量产层保护剂;产层出现井漏后,应采用暂堵性堵漏材料堵漏。
        3.严格控制钻井液失水,尽可能缩短油气层浸泡时间,减少油气层污染时间。
        4.气层钻进中,应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防止抽吸造成井喷或压力激动造成产层伤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