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输液港维护延续护理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时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选择86例植入输液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参照组(43例);研究组采取应用“互联网+”技术时的延续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首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其次对比生活质量,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在输液港维护延续护理中应用到“互联网+”技术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也能降低日常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输液港;延续护理
输液港需要长期留置于患者皮下,是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其构成部分主要为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用于注射各类药物,另外也能采集患者血样。从以往的应用案例来看,其特征为留置时间漫长,期间并发症相对较少,对患者的基础日常活动影响较小,一般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1]。不过考虑到输液港的使用期限较长,因此在留置结束后需要展开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维护该装置,提升预后效果[2]。不过以往的延续护理内容缺乏创新性,患者依存性较低,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技术在输液港维护中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6月~2019年9月,选取86例植入输液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6~69岁,平均(58.84±2.38)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65±0.35)年;参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7~70岁,平均(58.94±2.4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64±0.41)年。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肿瘤患者,已植入输液港;病情稳定;有自主判断能力;知情研究且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语言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与人沟通;患者无日常自理能力;反对研究内容。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延续性护理,主要在患者出院前对输液港的使用规则以及家庭维护方式做详细指导,并由护理人员面对面向患者展示如何维护,同时在患者出院后每月采取两次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自我护理情况,询问输液港是否有异常。
研究组采取延续护理时应用“互联网+”技术,具体为:(1)在常规延续护理中,因随访次数有限,很多患者在长时间缺乏护理人员约束时,易对日常维护细节出现疏忽;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均可得到护理人员帮助,且每日在推送消息中强化自护意识,提升依存性。(2)首先在我院内部建立微信公共平台,在患者出院前要求关注;另外考虑到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对于微信公共平台的各项操作较为陌生,因此由护理人员将各项功能介绍制成文字卡片,并在出院前现场指导患者如何接收平台消息、阅读浏览发布文章等常规操作。(3)在微信公共平台中,需要由我院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规定每日至少推送一条有关于输液港的护理心得,尽最大可能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这种方式更为直观,不容易使患者出现理解误区。(4)建立QQ或微信群组,将出院患者邀请至该群,规定每周周五要求患者反馈关于输液港的自我护理困难点,然后将内容进行整理,针对性地为患者集中讲解。(5)指导患者学会操作我院信息平台,在出院后对于需要复诊的患者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网上预约,从而使生活时间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防止出现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者积极复诊。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对比内容为肺水肿、溶血症、过敏、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肺水肿+溶血症+过敏+感染/43*100%。
以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表评价,评价维度分为运动、交际、角色、作息;没项满分30分,得分越低,说明对应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处理,计数资料以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png)
3 讨论
输液港通常完全植入患者体内,是一种血管通道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抽血或回血困难的问题,发生的原因往往与血管壁贴附不紧密有关;例如此类问题在患者出院后会遇到较多,从以往的应用来看,这些问题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很好地帮助解决,但是在出院后如果患者未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手段,容易导致这些并发症加剧,影响治疗效果[3]。由此可见,专业的出院延续护理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在此次研究中,首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其次对比生活质量,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在此次护理中改变以往的常规随访制度,通过建立微信公共平台以及微信群组等方式,将患者出院后仍然召集在一个团体内,并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每日发布有关静脉港维护的各项手段,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某些护理难题,更好地学会解决,也能提升依存性[4]。除此之外,每周还需要听取患者的个人诉求,对于自我管理中的疑难点引导患者及时提出,然后集中讲解,防止其他患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无从着手[5]。其次为了提高复诊率,在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学会网上预约等操作,防止复诊时排队困难、时间安排不妥当等困难[6]。
综上,在输液港维护延续护理中应用到“互联网+”技术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也能降低日常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月红,徐建鸣,张新萍,etal.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健康教育的干预意义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3):365-367.
[2]岳利霞,郭梅,张淑豪.思乐扣装置固定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3247-3249.
[3]徐海萍,王水,韩伟,etal.手臂输液港新技术标准作业程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2819-2824.
[4]王春立,陈芳娇,武莹,etal.PDCA循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419-2422.
[5]徐海萍,王水,鲁婷婷,etal."个案护理师"在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4751-4755.
[6]王建新,唐甜甜,苏金娜,etal.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4):1073-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