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方法及其监测阶段的护理。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120例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监测方式,划分为传统组与实验组,对比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死亡率(1.70%);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死亡率为(15.0%),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3%,传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实验组较(P<0.05)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9.11±1.60)d短于传统组(15.33±2.75)d,P<0.05。结论:ICU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本文这一监测方式,联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ICU的停留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ICU患者;护理体会;经膀胱腹内压监测
ICU患者极易发生腹内压增加或腹腔间隙综合征,这些病症将会降低患者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生存情况[1]。通过及时诊断患者腹内压,提供针对性治疗,配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研究ICU患者的腹内压监测及其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 3月接诊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依据其监测方式,划分为传统组与实验组。传统组男女占比为1:1,年龄25-78岁,平均(40.8±3.56)岁;实验组男女占比为1:2,年龄24-79岁,平均(40.37±4.61)岁,基本临床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式
1.2.1传统组
患者取平卧位,使用16号双腔导尿管,与计尿器紧密连接,测压前要求患者排空膀胱。使用50.0mL的生理盐水与输液器连接(排空输液器),在其中放入测压尺,促使其处于零点平腋位置。关闭计尿器,打开输液器,促使生理盐水进入到膀胱内,分离两者,确保膀胱内的液体可返流到输液器内,上升停止后,测定其压力。
1.2.2实验组
①患者取平卧位;②在无菌操作下经尿道插入双腔Foley尿管并留置,排空膀胱;③双腔Foley尿管在尿管末端接口处接2个三通,开口分别接注水端(与输液延长管相连的50ml注射器)、排空端(尿袋)、监测端(压力换能器)压力换能器连接Philips?M50监护仪;④取已标记的腋中线髂嵴水平为零点,校零,转换三通,手拍下腹部振动试验阳性;⑤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25ml体温组(37~40℃)无菌生理盐水监测膀胱压,于注入30~60秒后,呼吸平稳于呼气末记录监护仪上显示的不同温度下所测得的膀胱压数值,连续测压2次,取其平均值;⑥间隔5分钟后,室温组(18~20℃)的无菌生理盐水按照同样方法监测膀胱压。连续测压2次,取其平均值。
护理措施:操作期间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朝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降低污染率。排除影响腹内压的因素,比如:咳嗽、包扎等,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实时记录腹内压数值。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ICU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 [n(%)]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n()]使用t检验,以p<0.05为标准,分析数据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 [n(%)]
3 讨论
据调查显示,腹内压一段是短时间内造成,其影响因素较多,会导致患者的腹腔脏器渗出、扩张或水肿,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3]。若患者腹胀内压增加到20.0mmmHg,将会诱发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阻碍血液的供应,导致患者出现各类综合征,增加疾病死亡率[4]。
现阶段,59.4%的患者存在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综合征发生率为8.6%,实施科学的干预措施及其重要,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若患者的腹压数值较高,不仅会增加诊疗难度,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在临床治疗中,一般出现这一病症,会监测患者的腹内压,结合其数值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因此,短时间内的腹内压检测,能够提升疾病诊断率,更好的治疗疾病,提升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死亡率(1.70%);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死亡率为(15.0%),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3%,传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内压组较(P<0.05)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这与郭晓岚,俞方芳[5]等学者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ICU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实施膀胱腹压测定方案,配备常规护理对策,可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在ICU病房的停留时间,保障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晖晖,刘远金,文艺.ICU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方法和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5):248-249.
[2]龚海燕,蔡艳,吴承勇.ICU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和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0):164-166.
[3]向艳,王丽竹.ICU患者经膀胱行腹内压监测时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6):15-18.
[4]蔡艳,龚海燕,朱苑霞.改良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在ICU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44-45.
[5]郭晓岚,俞方芳,陈明君.Y型留置针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0):3648-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