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灌区 节水 灌溉
1、灌区基本情况
交口抽渭灌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是一个灌排并举的大型多级无坝电力抽水灌区,辖灌西安、渭南两市的临潼、阎良、临渭、蒲城、富平、大荔六个县区21个乡镇,总人口80万,设施灌溉面积1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96万亩,是陕西省五大省直大型灌区之一,素有“关中第一粮仓”之称。
灌区开灌50多年来,充分发挥水利设施抗旱排涝的巨大威力,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灌区生产条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灌区粮食亩产由开灌前的86公斤增加到858公斤,累计增产粮食110亿公斤。农业种植结构也由以前单一的粮棉生产,发展为现在的以粮为主,大力种植棉花、瓜果、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以此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交口灌区受机械化作业和人为因素影响,田间管理粗放,沟、畦规格不合理,田间灌溉浪费十分严重。因此节约用水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对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总要的意义。
3、灌区现有的节水灌溉措施
交口抽渭灌区节水灌溉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是节水灌溉的中心。
工程措施:灌区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是渠道防渗措施,通过衬砌渠道可以减少输配水工程中的灌溉渗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通过积极联系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争取泵站和渠道设施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利用国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对灌区部分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进行了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缓解了工程设施长期存在的老化失修、带病运行状况,改善了渠道输水条件,保证了输水安全,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使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9提高到0.55,年减少输水损失约1400余万m3。2015-2019年,共完成干支渠道改造衬砌119.122km,改造建筑物900座,完成投资25630万元;末级渠系共改造斗农渠145.14km,改造建筑物1222座,共完成投资1746万元;改建斗渠计量设施338座,新建分渠计量标准渠段800处,设置计量标尺1000处,完成投资250万元;骨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共完成投资5180万元。
非工程措施:灌区首先是强化水量调度管理的有关制度,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水权集中、专职调配的调配原则,加强了水量调度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了灌区水量调度管理水平;通过推广以“三改两全”为主,秸秆还田、深松整地为副的节水灌溉技术,以节约用水,提高天然水利用率;规范水量落实记载,严格“一日一核、五日落实”签字上报制度,规范各项抗旱用水过程资料的管理,使水量对口率达到了99%以上;积极推行职工兼段长、组建专业浇地队、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管理机制。从2018年10月开始在灌区大力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施行了作物分类计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两项机制。灌区亩均灌溉用水定额较过去降低10%,群众亩均水费降低6元左右。
4、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骨干渠道在国家续建配套项目的扶持下,已经达到全部衬砌,且建筑物基本完好。但是末级渠系情况却不容乐观,灌区斗分渠衬砌率80%左右,大多渠道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渠道老化破损严重,完好率不足50%,且很多斗分渠建筑物配套很差,灌溉过程中,跑水、漏水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灌区每年在末级渠系投入也不少,但是也只能对个别破损严重的渠道和建筑物进行维修,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末级渠系差的现状。
末级渠系的产权是灌区的受益群众,80年代以前每逢冬修期间,村组会组织大量劳力义务对末级渠道进行铲草整修和清淤工作,但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末级渠道费用只能由管理单位负责。虽然国家一直给予补助,但是随着劳力费用增加,管护资金不足问题也尤为严重。因为末级渠系配套差,每年都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2)灌溉水费价格偏低,用水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灌区水平偏低,虽然农业水价改革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但是在不能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加价幅度过小,并不能起到增强群众节水意识的目的,灌区群众当前灌溉还是以大水漫灌形式为主,田间水利用系数仅为0.85。
(3)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差。高效节水灌溉需要相应的配套资金,对收入偏低的群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投资,加之节水灌溉后产生效益小等因素,灌区农民节水灌溉积极性普遍不高;广大农民是节水灌溉实施的主体,但是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掌握节水方法和节水技术的能力交若,但是灌区近多年受事业单位编制超编影响,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极度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懂节水技术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因为受农村经济能力差、产生效益小、节水技术推广不足等因素影响,灌区当前开展高效节水的地方很少,仅占总面积的10%。
(4)河源泥沙含量高,容易淤堵节水设备。交口抽渭灌区水源来自于黄河支流之一的渭河,每到5-10月的汛期,因降雨和上游水管单位调节等因素导致渭河河源翻砂,灌溉水泥沙含量较高。节水灌溉设备一般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能含有较大颗粒的泥沙等杂物。因为一旦造成淤堵,节水用的管道一般埋设在地下,清理起来非常麻烦,或者只能报废处理。
5、整改的措施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末级渠系投资力度,并落实末级渠系管护主体责任。末级渠系破损严重的现状,主要是投资不足和管护主体责任不实造成的。灌区一方面要向上级争取更多政策上的资金补助,另一方面要将现有的末级渠系费用物尽其用,并做好资金的监督监管。
(2)完善用水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灌区应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上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来促进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用水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通过筹集资金试点开展节水奖励,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的推广。
(3)强化节水宣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交流。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对节水知识的普及,要改善群众过去粗放的灌溉模式。要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意识,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让群众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开展中去,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生产。同时,灌区要联合地方水管部门做好节水灌溉的技术交流,并积极进行推广,使灌区群众早日采用先进的微灌、喷灌等节水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
(4)修建必要的调蓄水工程,改善灌溉水质。灌区应修建必要的调蓄水工程,一方面可以在汛期对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使水质达到或者接近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要求的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存储一定的水量,满足节水灌溉长期的供水需求。
6、结语
现阶段,灌区的水资源利用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加强节水灌溉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发展节水灌溉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这不仅需要各级部门积极宣传、指导,更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 许迪、李益农、姚文成等,浅谈发展节水灌溉,保持文峻河灌区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水利科技,2002(01);
2、 李萍,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03(02);
3、 裴锁萍,浅析景电灌区节水灌溉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