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1.郝宗超 2.房玉民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4期   作者:1.郝宗超 2.房玉民
[导读]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由此促进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
         摘要: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由此促进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为普遍,必须要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本文针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建筑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的质量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如今,为提高建筑效率和提升建筑质量,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更加详细具体深入的了解,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让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达到应有标准,起到推动和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最终目的。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混凝土是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骨料通过胶结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它通常指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砂石作为骨料。以一定比例掺入水(可能含有添加剂和外加剂)的水泥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早强剂、减水剂、缓凝剂和防冻剂等。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而且可以满足混凝土在使用中的某些特殊要求。也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外加剂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经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由于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并且大量的水化热不能有效地分布在混凝土内部,导致内部温度上升,产生温度裂缝,因此产生水化热现象。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和蜂窝麻面的问题可能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分层不实、振捣不实、水泥浆流失、钢筋相对密实、所用粗骨料尺寸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确定配合比。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合理配比、混凝土浇筑和后期养护过程。
         2混凝土普遍的浇筑施工技术
         2.1全面分层的浇筑方式
         这种浇筑技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最为常见和效果最佳。常规操作就是在第一层灌注完成后进行第二层的灌注操作,操作核心和重点在于最先灌注的水泥还未凝固,借此来实施连续性浇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浇筑过程要从短边向着长边操作,这种操作模式的好处是容易形成水平施工缝,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这种浇筑方式的适用对象一般为面积不大但厚度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2.2斜面分层的浇筑方式
         斜面分层浇筑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同样占据主流地位。这种浇筑方式相对适用于面积和厚度都非常大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特别是倾斜角在30°内且施工结构长度超过3倍的情况下。其所需注意事项是:在斜面分层浇筑技术施工时,一定要分成若干层进行浇筑,一定注意每一层都要不完全浇筑到头,此后进行下一层的浇筑时,再回头去对上一层进行浇筑,形成“阶梯式”的浇筑层次,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
         2.3分段分层的浇筑方式
         分段分层式浇筑方式的特点鲜明且被广泛应用。这种浇筑方式一般适用范围为: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量较少,并且结构物厚度不大、但结构物长度、面积较大的施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在第一层的第一段末端开始混凝土浇筑操作,等待混凝土初步凝固,再开始第二次的浇筑作业操作,然后依次的进行浇筑施工。值得一提的是,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在建筑层数较高的楼层中并不适用。

这种浇筑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混凝土在建筑过程中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合理配置原材料
         不同施工地点在各方面的情况都存在差异,例如地形、气候等,这就对建筑工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结构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进。这要工作人员在施工以前,进行全面细致的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设计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在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科学的生产。这不但能够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降低了投入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一些施工团队一味追求低成本,忽略了工程的质量,在生产混凝土时偷工减料,加入超出标准分量的硅灰,使得混凝土严重紧缩,给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关的监督部门应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采取相关措施规范混凝土的生产。
         3.2基础浇筑
         由于建筑工程的种类繁杂,对于建筑工程的基础浇筑方面,需要对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时候进行分类考虑,它大致有三种形式。首先是阶梯状的施工,运用这种方式要求进行浇筑工作的时候,需要按照台阶的位置在一次性的情况下完成,进行相应浇筑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有任何的缝隙存在,其次是杯口状柱施工,用这种方式实施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好杯口的高度,同时还需要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保障杯口底部混凝土的密实度。在建筑规模比较大的施工中,如果实现一次浇筑很困难的话,可以合理的建立一些基础后浇带,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现象,同时采取高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3.3后浇带浇筑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清理接缝处的垃圾,凿去表面松散的砂石,使混凝土表面变粗糙,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24h。清除接缝处积水,铺设15mm厚水泥砂浆,砂浆配合比应与先浇混凝土中的砂浆配合比一致。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时间不同:①伸缩后浇带一般为施工后60d,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取决于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②沉降后浇带应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在一些实际工程中,如果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留置时间有要求,则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必须为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具有膨胀效果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应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3.4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为了尽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需要对土木工程混凝土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目前最常见的混凝土保养方式有两种,首先是保温法。保温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将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着温差,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拉压力,拉压力对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有负面影响。如果混凝土内部的温差过大,可能会降低其抗压性,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甚至整个结构受到破坏。因此,施工单位要利用保温法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降低其表面的热量散失。其次是保湿法。混凝土在成型的过程中,会因为热量散失,出现脱水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过于干涸而产生裂缝,这不但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升能力,甚至会使得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保湿法的原理是促进水泥材料的水化进程,尽量降低因温度过高产生的热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一天之中,对混凝土进行反复的浇水,以达到保湿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相应的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的发展着,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准也是如此,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对此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施水平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防止因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而发生的建筑工程质量不满足标准的状况,需要科学的选用适宜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施工,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号朋,郭峰.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2).
         [2]薛小松,张智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建材与装饰,
2018(22).
         [3]秦继刚.研究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