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有效 快乐你我他 ——探讨体育游戏的有效开展方式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 陈梦菲
[导读] 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合,深受幼儿的喜爱。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表现出食欲好、食量大、入睡快、睡眠好
        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合,深受幼儿的喜爱。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表现出食欲好、食量大、入睡快、睡眠好。体育活动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使幼儿的动作灵活、协调、有力量。然而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幼儿体育活动价值的实现,需要引起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一、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安全因素,运动负荷不足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是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的群体,幼儿很容易会出现擦伤、摔伤等事故,尤其是在动作幅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更容易出现一些事故,幼儿园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是必要的。然而过于注重安全,教师会滋生“少动少危险,多动多危险,不动不危险”的想法,部分教师会因此压缩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或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对幼儿进行一些限制。过于求稳、保安全,会导致幼儿的运动量不够,运动负荷不足,运动强度和密度跟不上,不足以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导致体育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实现,也无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2.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游戏化,教育性欠缺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体育游戏是当前幼儿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体育游戏将单调的体育运动与游戏结合,使幼儿在释放自己好玩、好动天性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动作技能,增强了体能体质。然而,幼儿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幼儿的兴趣,每个活动中必安排一个或几个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度高,很容易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训练常常得不到保障,甚至逐渐被忽视。表面上体育活动非常热闹,事实上幼儿的身体素质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体育教学等同于一般性游戏,丧失了体育教学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原有的核心价值。
        3.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缺乏,专业性不强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引导者,其对体育理论知识、动作技术的掌握直接决定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决定着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而当前大部分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匮乏,对体育理论、动作技巧掌握得不够,对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和运动发展的规律了解不充分。如此设计的体育活动将与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特定年龄阶段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不同需要,幼儿教师设计的活动往往偏离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或太简单,或太难,体育教学的效能低。
        4.幼儿体育教学教材资源匮乏,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幼儿园缺乏专门的、科学的体育教材,幼儿教师大多自主选择体育教材、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幼儿教师自主选择的教材内容本身的科学性、适宜性有待论证,而且教材内容之间的相关性、连续性缺乏,几个教学内容之间往往毫无关联,整个体育教学呈现平行、零散、无系统的状态。另外体育教学的目标大而空,不明确,无针对性,缺乏对目标的纵深分析。如“投掷”,活动目标定位于增强幼儿的投掷能力以及身体的灵敏度,这个目标在活动中操作性不强,而且活动后也很难评价目标的达成度。

由于教学内容前后关联性小或毫无关联,这一次是有关投掷的体育教学活动,下一次有可能是跳的体育教学活动,由于教学内容之间没有关联性和递进性,幼儿的相关能力很难得到持续发展。
        5.幼儿体育教学欠缺规范的管理,缺失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上,体育教育教学相对薄弱和松散,没有自己特定的管理体系,相应的教育教学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体育教育教学随意性、无序性大。幼儿园中均设有每个幼儿入园期间的成长档案。但是,在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数字记录的内容上,仅仅只有身高、体重、视力等简单的几个方面,幼儿园往往就用这几个方面的检查的数字结果作为衡量幼儿身体发育状况的指标, 这种方法对幼儿体育能力的评价来说显然是不全面的。
        二、 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1.合理把握运动负荷,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
        活动和锻炼的强度要适宜,幼儿体育活动的有平均心率。动作练习的数和量要足够,达到锻炼的目的和效果。运动密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要照顾到不同年龄的幼儿的发展,运动的密度要要注意,注意活动的动静交替。
         2.加强探究情境的创设
        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情境的创设,能够实现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调动。体育活动作为幼儿体育教育中的典型内容,其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缺乏体育兴趣,这使得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效性难以得到发挥,这对于幼儿体育教育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来给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让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为体育活动带来良好的主观支持,提高体育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
        3.加强幼儿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发
        积极开发体育教育课程,促进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专业化、科学化。课程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整合性、连续性,即幼儿体育课程的内容要涵盖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促进幼儿全面均衡的发展,课程的内容前后要有递进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体育专业水平
        首先就要从幼儿教师入手,可以增加幼儿园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讨论和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另外也可以引进体育专业的教师,以点带面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
5.促进幼儿发展
        在幼儿教育环节中,体育活动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内容,其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探究情境作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措施,其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开展的体育活动是否有效,体育活动中的探究情境是否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目的性,会对幼儿发展效果产生关键性影响,为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创设探究情境的能力,保证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有效性,从而保证幼儿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