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指导》一书中提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习惯。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一直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我的实践和理解,总结了如下几条:
一、孕育语言表达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需要师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是一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发言环境,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敢表达”的氛围。
1、语言激励。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向不敢举手或者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例如:第一次发言真精彩,如果声音洪亮点就更好了;不要急,慢慢想,下次你会做得更棒;今天你表现得真不错;试一试,你有小主持人的潜质,相信自己。对于平时比较害羞怕说错的学生,教师不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拨,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创设情境
一年级孩子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自己。因此教师要经常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课堂,促使他们真实地运用数学语言,熟练数学语言。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亲爱的同学们,动物王国要举行建城堡比赛,你们愿意帮忙吗?森林之王有个要求,建城堡之前你们必须先了解建城堡所需要的材料(出示模型),这些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材料。你们认识吗?这些材料这样堆着太乱了,谁来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按什么分的?这样的情境生动活泼,学生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指导、同学示范,让学生善于表达。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规范,往往无法将自己的想法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出来。为了学生能够完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教师要给学生搭好语言表达的“脚手架”,让学生在模仿尝试中逐渐掌握表达的方法,善于表达。
1、教师示范。
“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简洁的语言给予学生提示,以便学生能够完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实际问题”时,由于这是入学以来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实际问题,一年级学生对于主题图描述不太规范。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提示“你能用‘原来……又……一共……’这三个关键词将主题图完整地表达出来吗”,并把这三个词写在黑板上。有了这些关键词,即便是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他们也容易就说出了图意:“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几人?”这样既规范又完整而且准确,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2、同学示范。
每个班都有一些大胆敢说的学生,这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课堂上可以让他们示范引领,其他同学跟着说。例如:学习了“十几减9”之后,在教学“十几减8、7”时候,可以放手让点名学生自己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然后再让他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同时,教师可以缩小范围,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同桌交流,让能说的同学先说,再让他教组内或者同桌说,直到每个同学熟练为止。经过不断的练习,那些不会说不敢说的同学的自信心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结合学科特点,加强训练,让学生精于表达。
华罗庚教授曾说:数学学习要“说得明白”。“说得明白”在于数学语言的表达是否具有完整性、简洁性、条理性和层次性。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针对不同环节培养的侧重点也有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1、说图意
生动有趣的图画是新教材的一个突出之处。大量的图片呈现符合低年级小孩身心特点,但是由于缺少文字描述,这就需要学生能看懂图说出图意。例如:教学一上“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学生根据之前的经验,很快编出了题意: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时教师适时引导:“从图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池里和池边的小朋友人数,还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总数。刚刚我们利用池里和池边的小朋友人数来求总数,我们也可以用小朋友的总数和池里小朋友的人数来求池边的人数或用小朋友的总数和池边小朋友的人数来求池里的人数。”于是,“一共有8个小朋友,池里5个。池边有几个?”以及“一共有8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池里有几个?”这两个被学生忽略掉的问题情境也很快被学生说出来了,教师适时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多样化地练习看图说数学,这样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说含义
低年级的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不知道该列哪个算式,这是因为他们对加减乘除法的本质含义感到混淆,如果能正确区分,他们做题正确率应该提高很多。例如:教学一上“5以内的减法”时,在学生明确了图意“一共有5人在浇花,走了2人,还剩下几人?”之后,教师引导已经知道有5人浇花,走了2人,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呢?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边说边做划去手势)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模仿句式:从5里面去掉2(用划去手势),用减法算式,以此明确减法算式的含义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再如:二上学习了乘法,练习中有这样的题目,3筐苹果,每筐5个,一共有多少?教师可以这样练习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一共有多少,就是求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列乘法算式3×5。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加减乘除法的含义,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说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在低年级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8加几的进位加”时,计算8+4,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说出算理:因为8+2=10,所以把4分成2和2,8+2=10,10+2=12。又如教43-26的口算时,先算43-20=23,再算23-6=17。这样通过让学生说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
4、说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可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口述解题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为今后高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二年级下册练习中的一道练习题:鸭蛋有500个,鸡蛋比鸭蛋多300个。鸭蛋和鸡蛋一共有多少个?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明确问题,再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要求两种蛋一共有多少个,必须知道鸭蛋有多少个,鸡蛋有多少个。鸭蛋的个数已知,应先求出鸡蛋的个数。这样的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最后说算式:先算鸡蛋的个数;500+300=800(个),再算鸭蛋和鸡蛋一共的个数:500+800=1300(个)。
良好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种循序渐进、有效训练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要耐心地倾听、恰当地点拨、智慧地引导,让学生在具有娴熟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流畅、准确地进行数学表达,真正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