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教育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谢菊明
[导读] 绘画是儿童画重要形式之一,在学龄前期,儿童绘画经历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三个阶段
        【摘要】:绘画是儿童画重要形式之一,在学龄前期,儿童绘画经历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三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画最富有创造性与独特韵味,充满童心童趣,教师应尊重、保护幼儿这个时期所运用的方法,激发幼儿兴趣,提供相应的环境,适时授予技能,开启幼儿创造思维,让幼儿尽情的运用画笔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学龄前期;兴趣;环境;指导
        孩子画画,被大人称作涂鸦。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把儿童涂鸦分为四个阶段。绘画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正等待着悄悄发芽,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
        幼儿园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美术创作活动有着一种独特的创意。但是孩子描绘的内容在意图上主要还属于现实主义范围,这种现实主义是不定型的、发展变化的。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绘画活动中看到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充满了童真与童趣。但因为某些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还是会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教师就应该学会探索和反思。应尊重、保护儿童这个创作时期所运用的方法,不要以成人的审美眼光评估、修改儿童画,压抑儿童的创作欲望与热情,抹煞儿童的创作天赋。
        下面,笔者结合幼儿绘画特点及多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从培养兴趣着手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绘画来说也不例外。孩子们大多喜欢涂涂画画、剪剪贴贴。但一旦正式开始,他们往往信心不足,热情有减,而且还有人不敢轻易下笔,从而逐渐失去画画的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便结合幼儿绘画中出现的"泛灵论"的特点─儿童认为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意识的。所以,在幼儿作画前,我就运用拟人的手法,如太阳公公,月亮是婆婆,星星是姐姐,老树皱着眉头,花儿微笑等激发他们的童心。另外,让那些不想画画的幼儿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画,同时以轻松的口吻讲述画画是多么有趣。那些不想画画的孩子在这些情景的刺激下逐渐产生了画画的欲望,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快乐地参加了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成功,兴趣得到培养。
        二、巧用范例,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范画,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比较普遍地运用,在某一时刻也深受教师的喜爱。教师对范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感,一提到上美术活动,必定事先就准备好了范画,于是教师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落在了范画上,而忽略了活动本身。在活动开始时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孩子照着范画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活动结果就是孩子的作品都是教师范画的翻本,是穿着不同服装的“多胞胎”,虽然画面精美,但缺少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那到底该不该出示范画呢?《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按照范画来画,当然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范画,会使幼儿的画作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会使幼儿的画作没有自己特点和灵魂。每个幼儿都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表现在他的画作上就会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对幼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临摹,但这种临摹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现在有很多老师都在避讳“范画”这个让人敏感的用词,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美术活动的本身来选择范画的出示与否和范画的出示时间。范画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尺度和方法,巧妙运用各种示范,范画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美术活动开始时,教师应该对这个活动进行充分的展开和铺垫,让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让幼儿对活动本身有一定的前置经验。有了前置经验,孩子的创作会更容易。其次范画后置,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创作后有再一次进行创作的欲望和可能。


        三、活动中的模仿和创新
        在美术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模仿现象,比如,有一次一个活动是让孩子画“我最快乐的旅程”当笔者巡视到其中一组的时候,发现6个孩子当中有4个孩子都是画了一座高架桥、一辆火车和几片云朵。经过和孩子的交流可以肯定其中一个男孩子是这个创作的源头,其他三个孩子存在模仿的行为。这三个孩子都肯定有和家人出去旅行过,但是当需要他(她)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曾经的生活经验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说:我不会画。这个时候教师就首先应该对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其次对于孩子绘画中将有难度的一个局部给予适当的指导,其余的画面元素如构图形式、色彩选择、背景处理等让幼儿展开想象、自主发挥。
        四、活动材料材料的运用创新
        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孩子的想法是深不可测的,在不经意间孩子的一个游戏,一个举动会给你惊喜和想法。教师应该做一名有心人,在日常生活和活动多关注幼儿,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一次观摩活动中,一名教师带来了一些羽毛球,让孩子就着这些羽毛球进行大胆创意。不得不说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它跳离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模式的范畴,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感到新奇,有了参与的兴趣。在随后的交流中,这位老师说,她对这个活动的灵感是来自她们班的一个孩子进行区域活动游戏时的随意一句话。
        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课堂教学世界一流,但是创造性教育世界末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幼儿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而美术活动正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
        四、活动中巡回指导不可忽视
        儿童常常倾向于把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或正在动作的部分描画得最突出、表现得最大。而五六岁儿童普遍喜欢在一条基底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以说明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心目中,这条代表线的水平线占有重要地位,人、车等要画在线上(表示地上走的),青菜、萝卜等等要画在这条线下面。这就是幼儿绘画的特点。因此,在幼儿作画时认真地巡回指导,及时发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对提高幼儿绘画水平及为重要。我的做法是:
        1、及时了解幼儿的构思意图,随时予以帮助。如可用提问、提示、讨论等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
        2、及时发现幼儿表达上的困难,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提示或示范,对特差跟不上地要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
        3、适当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达到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五、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因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对绘画涂鸦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杂乱的线条和大块的色团以及一些物体的轮廓。可是这样的画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已经很重要了,而且意义非凡。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事物有初步视觉的感受力,但不注重形体的完整性,侧重意趣的表现,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物体的外部轮廓,虽然如此,但我们应该尊重并领会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能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而应保护幼儿这种涂鸦的欲望,鼓励其运用各种绘画工具任其涂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