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白雪
[导读] 戏剧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营造轻松氛围,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要求
        摘要:戏剧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营造轻松氛围,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要求。如何使戏剧教学活动所具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教师面临思考的重要问题,掌握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加以利用,能使戏剧教学的价值得以实现。文章以教师视角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什么是“戏剧教学活动”,其次分析有声语言对戏剧教学的意义和运用策略,最后围绕无声语言的利用展开了讨论,希望在幼儿戏剧教学活动中给予教师启发,使有声语言及无声语言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戏剧教学活动;有声语言;无声语言

一、戏剧教学活动概述
        儿童戏剧是一种最容易与儿童精神世界契合的综合性艺术。它综合运用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和表演等艺术手段,创造出适合儿童理解水平和欣赏趣味的戏剧作品。21世纪的大脑科学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的多元文化,对儿童戏剧的影响很大,不仅促使儿童戏剧呈现出多元状态,更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理念下的“儿童戏剧文化”。幼儿园戏剧教学活动并非传统观念所认为“对戏剧进行教学”,而是由素质教育所衍生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强调以剧场、戏剧技巧为切入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旨在使幼儿综合能力得到发展[1]。
二、戏剧教学中教师有声语言的运用
        教师运用精炼、准确,兼具指导性、激励性和启发性的有声语言指导教学活动,能激发幼儿在活动中释放自我,提升幼儿活动参与感,激励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深层学习能力。
(一)激励性语言
        研究表明戏剧活动中,针对幼儿情绪进行观察,利用热忱、诚恳、激励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愉悦、轻松的氛围,既有助于幼儿内在潜能的发挥,又有助于创造性能力的强化[2]。
        在音乐剧《猫鼠之夜》活动中,幼儿在欣赏感知的基础上模仿喝醉的猫咪,小易在表演时手脚“张牙舞爪”、“上蹿下跳”,小朋友见此指着他捂嘴偷笑。小易顿时就涨红了脸跑下台,偷偷抹眼泪。优秀的戏剧剧本本身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需要演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欣赏感知策略下的模仿结合表演,表演没有好坏之分,夸张也是戏剧表现手法的一种。针对以上情况,首先教师需运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幼儿正面引导,鼓励孩子的创造、创新的表演;其次要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经历表演属于自己的戏剧印记,具有个人特色;最后学会让孩子带着欣赏的态度看待他人、激励他人继续前进。
(二)启发性语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相较于其他年龄段而言,学龄前儿童能力有限,通常难以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需要教师利用语言为其提供启发,这便是启发性语言的作用。


        现阶段,戏剧活动的开展形式以集体和分组为主,集体活动强调教师以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利用幽默、精确的语言,给幼儿以启发;分组活动强调的是个别指导,此时,教师应拉近自己和幼儿的距离,利用和蔼、真诚的语言,与幼儿展开交流,使幼儿对如何高效完成表演活动,具有更加准确的认知。音乐剧集体活动《米格爷爷的鞋匠铺》中,幼儿需要变换各种造型样式不一的鞋子,在几次活动后,幼儿会反复说同样的鞋子,摆出同样的造型。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将幼儿的思维发散开,创造出不同的鞋子造型。教师可以这样说,“孩子们你们摆出了蝴蝶鞋造型、奥特曼鞋造型...可以再想想穿着XX样的鞋子,在干什么结合起来,不又能摆出不一样的造型了吗?”
三、戏剧教学中教师无声语言的运用
        无声语言又称为态势语言,强调利用表情、肢体动作等态势,对信息进行传递,将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表情
        一方面,作为对精神进行外在表现的载体,教师表情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因为表情亲切、神情愉悦的教师,往往会给幼儿带来融洽、轻松的氛围,使幼儿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钻研。例如,对于思想不集中的幼儿,教师可给予其抿嘴、凝视等表情,达到吸引幼儿目光、使其注意力得到集中的目的[3]。另一方面,作为思维、心理的外在反映,教师和幼儿往往会利用眼神展开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利用眼神对情感进行传递的方法。在开展戏剧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通过注视的方式,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肢体动作
        对戏剧教学活动而言,肢体动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否定;其二,肯定;其三;对节奏力度加以表现。由此可见,利用肢体对语言表达进行补充,可保证教师所传递信息更加精准,教学所具有艺术魅力,自然也会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被呈现出来。
        哑剧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幼儿减少对有声语言的利用,尽量借助表情、肢体动作,对故事情节进行演绎。以“替父从军”为例,扮演花木兰的幼儿对扮演父亲的幼儿说:“父亲,您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最近又大病初愈。我从小像个男孩子一样被您带大,这次招兵就让我替您去吧。”扮演父亲的幼儿说:“孩子,我还能当兵,你看我还强壮着呢。”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边说话边进行表演,再用表情、动作对部分对话进行代替。用来表示强壮的肢体动作为“举起手臂并咧嘴笑”,父亲大病初愈的表示方式,可以是“展示肌肉的同时咳嗽”,经过多次尝试后,幼儿无需对白就可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演绎,戏剧教学的目的随之达到。
结论: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无论是丰富多彩的有声语言,还是千姿百态的无声语言,对戏剧教学活动而言均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有对二者进行结合,才能使戏剧教学的价值得到凸显,由此可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掌握对有声、无声语言加以利用的方法,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黄国清,陈亚梅.巧用无声语言,优化课堂教学——以低年段语文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29):19-20.
[2]潘南海.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淡语文教学中的“无声语言”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43.
[3]张菡,余一夫,屈金玉.台湾地区学前教育戏剧教学活动的现状与启示——基于儿童本位视角[J].当代教师教育,2019,12(03):76-81.

作者简介:白雪(1997.01)女,汉族;籍贯:重庆市;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幼儿园,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