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魏黎榕
[导读]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合在一起,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摘要: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合在一起,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就生活教育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以及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展开论述,探讨将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缩短,把中职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教育;课堂学习;教学合一
        基金项目:莆田职教中心课题《探索以“教学做合一”理念提升中职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题编号:PTZJ2018012
        引言
        学生在今后都会面临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问题。在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语文知识的训练和传授都和生活相脱节,无疑极大影响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在教学中应当完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反映生活中的道理,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建立与其他学科的沟通,特别是与生活之间形成联系,结合生活教育理论,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生活即教育
        1.1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针对中职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多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入手,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具备一双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眼睛,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在校所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加强课堂教育与生活相互沟通,从而把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缩短。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即面临着走向社会,他们的表达能力会决定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希望自己能掌握一技之长侧重于专业技术的学习,而忽略语文知识的培养,造成他们在上语文课时变得兴趣不高,因此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要尽量让学生自我表达,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师在讲授黄河浪的《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从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从文章中读出作者是将思念之情寄托在月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们欣赏作者笔下的月亮是怎样的形态,让学生充分走进教学情景模式中,把课文所描绘的景观与作者的思乡之情密切联系起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感受和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对家乡的理解,运用自己从生活中的感悟,来体会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如果让自己对家乡进行描述会用何种事物来代替,从中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这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2.2培养学习中观察习惯
        生活处处皆语文,中职学生今后面临的社会,比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变成一个有心人,通过细心观察,在日积月累的生活过程中,来印证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的语文知识。课堂上讲解课文时,有些知识学生可以从生活当中轻而易举的发现,而有些文学知识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似乎很遥远,在生活中相对陌生。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用心观察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这样才能对课本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无形中提高学生们善于观察的能力。譬如,当学生们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广告用语会使人们目不暇接,这些都离不开文字,广告用语的层出不穷能让学生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准。生活中的语文,要学生善于从中观察,不断的用自己各个感官区域搜索和捕捉信息,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到语文,从而感受语文的无所不在。
以教授《家园落日》这篇文章为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有想家的时候 ,有爱家的本能,但爱家乡的情感还比较少体会。本人所教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村,这一点给了教授这篇文章特有的优势:首先,请学生拍下自己家乡的落日,并写成一篇演讲稿;学生们有的来自海滨渔村,有的来自大山深处,有的来自广阔的平原。大家眼中的日出都不一样,那就一起来比赛一下吧,接着学生就要分组讨论展示,这次我就按地域的不同,分为高山、海边、平原等几个小组,大家群策群力展示自己代表的小组落日的美景;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作家笔下的落日。整个过程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完成了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丰富和提升家乡情感的过程。同时也达到了教师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的最终目的。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和学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把社会中出现的现象吸收进来,融入教学当中,其中会出现一些虚假性的偏差。学生进入社会后,是要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要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起到学校的职能,将社会变成一所大学校。因此,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形成很好的桥梁,丰富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让学校变得不再属于生活的一小部分,而是成为社会的必需,把中职语文教与学的内容融入社会元素,将课堂教学变成模拟社会,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记忆,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产生创新意识。更大层面来说学校也可以和社会中的企业合作,让学校和社会紧密相连,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学校教育。这即符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中职“产教融合”的理念。
三、教学做合一
        3.1教与做合一,建立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今传统守旧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摒弃。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建立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化趣味化的东西,利用设置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这样使他们不觉得是在学习,缓解中职学生抵触学习的情绪,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学习,变讨厌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推动下,学生会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师更加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
        比如,在市场营销班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我采用了分组探究教学方法,但是,在分组时打破常规,既不是按成绩,也不是按地域,而是按照课文中的人物来设定小组,每一个学生选择扮演其中一个角色,由所有的角色组成一个小组。接着,每一个小组的角色除了要把课文情节表演出来,还有增加了一项“读心术”特异功能,就是把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某个情节时的内心活动说出来,就是让学生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觉得很新奇,就会去揣摩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在完成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演后,全班要进行一次总结与分析,总结出内心活动与语言、动作等外在表情有何联系,分析出内心活动与人物性格有何内在联系,然后还要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与人物语言。最后,拓展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阅读相类似的作品,从文学作品中不断积累分析人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所学在实践中运用。
        3.2学与做合一,建立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链接
        面对一些文言文教学,由于古人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和今人的差异,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会更加缺乏新鲜感,而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可以将文言文当中的情景与现实生活的场景结合起来,建立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链接,如利用古装剧等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景加以扩展和联想,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学习语文知识的道路中不断前行。比如,福建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言文名篇《鸿门宴》,文章较长,知识点很多,学生通读一遍的可能性都很小,如何让学生能了解课文的内容呢?电影《鸿门宴》就是很好的载体。但是通过电影了解课文大意绝不是最终目的,把电影的桥段还原到课文当中,解开课文中难懂的字词,从而解决了文言文枯燥的翻译、解说,达到了学的目的。这些还不够,还有一部以同一题材翻拍的电影《王的女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同一段历史故事。两部电影在情节的差异,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认真完成课文的解读。当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后,又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原来真相不止一个,只是观察的角度和描述的方面不同而已。这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相似的例子,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完成学与做的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今后的中职语文教与学中,如果能与实际生活形成完美的结合,把语文教学和各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相连接,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才能实现学生通过学习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在实践中尽快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宜本.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6):199-200.
        [2]杨文榜.学习“生活教育”理论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313-315.
        [3]李晓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20(08):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