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和关注教学实际效果。而创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旨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路径
前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确保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1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
1.1模式化
过去,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征是过去语文教学方式包括的主要环节。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点时,经常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显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难以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1.2单一化
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爱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解相应知识点,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传授的内容较多,但是缺少师生之间的必要互动,课堂形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同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应试化
应试化具体指教师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基本要求,讲解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通过大量练习来掌握相应知识点,显然,这种应对考试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合理的,不仅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又影响了学生语文交流能力的提升。
2.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主要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模式以及实施策略这几方面进行革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授课理念,找到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授课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授课策略,因此,教师需要需要在学习策略上对学生加以指导,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萌发挑战意识,真正感受到自我探究的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加以适当的指导,通过课堂实践来检测授课模式。这种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逐渐提高语文学科授课质量。
2.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更好地开展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针对全体学生对一些新事物的深刻认识,便于调动,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
首先,做好语文课堂的导入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语文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介绍图片、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了解语文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在介绍过程中提问,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课堂主体的理解深度,为课堂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其次,我们可以把讲故事和课后实践的内容融入到课程开发中,让学生积极复述故事,积极参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融入游戏中,使教学愉快,更好地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好地将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教学中,这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符合教学内容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情感上阅读和背诵,有效地感染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绘画融入课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绘画作品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2.3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传达语文知识,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比如《小马过河》文章学习中,在学生熟读课本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脱口表演,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此时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作者流露的情感,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角色各方面特征,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融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
2.4布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提问,设置悬念,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心理,让他们通过翻阅教材和资料等更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同时分析了教材内容,从而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答案。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挖掘出一些隐含含义,相对准确地找到答案。之后,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回答,从而侧面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深层次含义,并对理解有偏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文章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5激发学生创造力,拓展思维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先进的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例如,情感教育的方法,教师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这为更好的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提出发散性思维问题,让学生主动发言,提高思维能力,打破传统教学中过于僵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主动发言和回答。对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储备作业,要求学生查询相关信息,整合自己的想法,更客观地表达。从而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更好地拓展思维空间和能力打下基础。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点,加深对文字主旨的理解。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语文,从而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和成绩,协助教师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6,(08):58.
[2]刘雪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07):46.
[3]冯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情,2007,(09):125.
[4]詹笑兰.实现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存共荣——论小学语文读写一体的有效教学[J].华夏教师,2014(10):28-29.
[5]蔡淑兰.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4):58-58.
[6]郑宾.创设情境,增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4):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