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女性在生产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一种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在妇产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产后出血,所有女性都感觉到十分恐惧和紧张,这与产后出血较高的致死率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产后出血,本文就对产后出血的概念、原因、预防等进行详细分析。
1、什么是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则为产后出血,其是妇产科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包括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1]。产后出血对产妇有着极大的危害,比如容易导致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严重者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安全。产后出血有80%是发生在产妇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以后24小时,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作为分娩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可以说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基于产后出血的危害性,就必须对产后出血有一定的认识。
2、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
2.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乏力的情况,那么就会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进而就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导致产妇宫缩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如产妇自身紧张、产程过长、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畸形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宫缩乏力,进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2.2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都是常见的胎盘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如胎盘无法正常剥离,就会影响产妇正常宫缩,而在不正常宫缩情况下产妇就很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2.3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如果产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凝血,那么在产后就很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在妊娠期,引起产妇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都会影响到产妇的凝血系统。另外,部分产妇存在原发性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这些原发性血液疾病也会导致产妇发生您学功能障碍。
3、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3.1产后出血的预防方法
如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是每一个孕产妇所关心的问题。虽然产后出血危害性较大,但是只要做好前期工作,保持良好心态,就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比如产妇在妊娠期要加强产检,从怀孕开始就需要严格、规律的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尤其对于有过产后出血、人流、贫血的孕产妇而言,更要加强产检,以此来确保顺利生产。很多产妇面对妊娠会产生恐惧、紧张、担忧等情绪,过于紧张的情绪并不利于产妇健康妊娠,所以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待产也十分重要。
3.2产后出血的及时处理
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身体影响非常大,比如会导致昏迷、休克等情况的发生,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影响,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就必须做到及时、正确处理。比如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首要关键就是要第一时间进行输血输氧,及时有效的输血输氧可以改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保证产妇生命健康[2]。在产妇产后出血治疗过程中,有效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只有充分补充营养和能量,才能够满足产妇恢复所需。所以在产后出血后,要有效纠正贫血,加强营养补充,比如可以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食物。
3.3加强日常护理
产后要加强对恶露情况及子宫情况的观察,一旦发生异常,必须及时随诊。在产褥期间应该做到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同时还要做好会阴清洁。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抵抗力下降,且在分娩的影响下,产妇体质也比较虚弱,为了提高抵抗力,产妇就必须注重饮食调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锻炼,同时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