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力微行,奠基“如家”暖心校园盛天文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作者:盛天文
[导读] 文化之力,在于重人文而能有化。
        文化之力,在于重人文而能有化。教育之功,功在彰示范而后有育。一直以来,以哪种文化唤醒教育共识,凝聚学校内力,让文化与教育相得益彰,始终是汪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方向。近几年来,汪村学校聚焦于三类期待,一是外出务工家长期待学校与教师能给留守儿童家长式的关怀。二是全乡165名教师期待学校能给大家庭式关爱。三是全乡几十名教职工期待其子女、与其亲属子女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一类类期待释放出远方的乡民对家乡教育的渴望,释放出教师对学校建设的向往。用“家”的情结建文化,以“家”的情怀树教育,奠基“如家”式的精神家园,成为校长谋划教育发展的凝聚点与支撑点,迈出“四聚四感”的推进步伐,开始着如家文化,暖心校园建设的征程。
一、微谋划,聚情家校,孵化工作幸福感。
        微关爱是开垦幸福的犁铧,只有在幸福的开垦中,才能育就幸福的向往。三年来,学校实施“三针对,三关爱”计划。一是针对教师离家远,课务重,工作日间隙时间少,家校两头难顾及,推出食堂家式改进计划。食堂采购一律以家庭式的采购原料,实施绿色、营养、健康的饮食标准。免费提供周日晚餐,教师直系亲属享受教师的同等食宿待遇。二是针对退休老师期待学校的归宿感,困难教师对学校扶助感,学校工会开辟老教师定期聚会日,困难教师定期慰问日。三是针对留守儿童课外发展,新开学校特色课程,开办了书法、三清太极拳、武术、美术等校本特色课程和趣味社团,让文化与活动融入学生的课堂内外。有针对性的微关爱,改变师生的校园观念,在他们的心目,学校不再是只有教与学的焦虑,开始承载着师生的家的情谊、校的文化,更有对校园留恋的幸福感。
        二、微建言,聚力建家,融化家庭归属感。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没有建设,就没有珍惜与呵护。人人之所以爱家、护家,是因为家凝聚了家人共同的努力。为此,以立家之道行建校之事,是汪村学校建设的方略。2015年,学校新一轮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议拉开序幕,学校推出“校园规划我建言”大讨论,向全校师生抛出一系列的讨论意见征求稿65份:建什么?怎么建?达到怎样的校园风貌?根据回收的48份意见稿,一张张教师的建议变成了校园建设的施工图,新建10对教师夫妻的家庭式居住房,两室一厅一卫的设计。改建师生的宿舍楼,配套建设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书法专用教室,学生图书室、教师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兴建200米塑胶跑道,2个篮球场,4000平米的绿化带,再加几千平米的楼房,历经4年的时间,政府的专项资金、社会贤达人士的捐赠资金共计1千多万资金,在师生的朝夕关注下,生成一道道舒心愉悦的校园风景。而今,在新实施投入使用的一年多,学校没有一起恶意破坏学校实施的行为。“健身读书,与其在家,不如去学校。”成为师生常说的一句话。


         三、微理念,聚心管家,强化岗位责任感。
        理念是纲,措施是目,纲举则目张。立足于人文做文化,立足于人心做管理,理念才具人心与人文的穿透力。如何激活家与校的情怀,2014年,汪村学校开始尝试的管理制度与如家文化的对接,并运用知名校友捐资成立的“暖心教育基金”,推进评优与奖励机制。
        首先依托“三心理念”,即,对教育有忠心,对学生有爱心,对职责有用心”。倡导“三种角色,三种视野”,推进全校教师以家长的眼光看教育管理,以家长的眼光看课堂变化,以家长的期待看学生发展,通过师德师风的培训和“最美教师”的一系列的评选活动,从思想认识层面,强化教师主人翁与家长式责任意识。其次,以家庭式分工与合作,推进责任区建设。尝试运用班级为核心式家庭,年级为主干式家庭,学校为联合式家庭,把学校的班级建设、活动管理、宿舍管理、学校环境管理、实施维护等纳入学校分层式管理体系,以班风、学风、校风“三风”评优为抓手,推动自主管理与评优管理的结合。其三是,推行“暖心”课堂,运用“四步三查”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发展体验与成效,评选“最美教师”,抓实课堂改革的责任跟进。
         四、微分享,聚成兴家,升化工作成就感。
         因为分享才会有欣赏与向往。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关注点滴的变化,在分享点滴变化的惊喜中,累积自我的自信,汇聚兴业的动力。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校长不仅仅是谋划者与管理者,更应具有家人的欣赏与分享。让静开的花有香,2015年始,汪村学校致力于把“关注与分享”,作为教育宣传的效应突破点,开辟“三栏两站”。立足师生风采栏、校刊精品栏、校讯动态栏、校园广播站、学校网站,及时收集、宣传教师、学生的新动态、新变化、新成果。经过2年的宣传实践,一份份小小的宣传,形成持续而隆重的撞击点,被认同、被关注、被欣赏的接受感,如心灵静淌的河流,在每一个人内心汇聚。教师开始更关注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关注学生的变化;学生开始关注班级的荣誉,学生期待自己教师的荣誉,更期待着自我的价值。校园内外的关注与分享,最终超越了校园的围墙,乡民为欢送退休教师,敲锣打鼓声,一街的欢送鞭炮。在谢师宴上,一道道酒,一声声的敬意,教师的成就感开始漾在教师的心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如家燕筑巢般,绵力微行,以家的情怀,以爱的情结,带动全体师生参与校园的文化共建,也许,无论孩子走在哪,总会想起山乡深处,曾经有他们文化的家园,伴着他们走过一段时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