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遇见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作者:王苏娅
[导读] 多科融合的新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样态,小老师引领学习的新理念。
        摘要:多科融合的新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样态,小老师引领学习的新理念。
关键词:融合、观察、引领                                
与你,
在最美的六月里相逢……
赴一场最美的邂逅,
撷一抹最新的绿意。
翻开那曾经遗落在唐风宋雨里的书卷,
任思绪,
幻化成翩翩飞舞的黄蝶,
一起赏析那最真的风景……
                                   暮春中的美景,那美景中的篱笆,那美景中的黄色花海,等待着与破茧成蝶的他们邂逅在最美的芬芳里……
        初见,不期而遇
        我校多科融合是一个教学的创新。“小学多科融合教学实践的研究”是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3?X”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的研究》的其中一项研究成果。在“尊重生命、融入生活、富有生态”的和平化教育理念指下,我们坚持“双主体”教学思想,形成了教师引导学习,指导展示,辅导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样态,实现了学教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幸福人生发展奠基。
        课程特色:
1. 多科融合
        学科知识不再是单一的呈现,学生们有了综合思维尝试的机会,学会用更多元的视角、更宽广的视野去认识事物,唤醒学生成长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
2. 学情观察员
        三位教师一人上课,其他两位教师是“学情观察员”深入到学生小组学习中,一方面是对上课教师的帮助,上课教师的“第三只眼”,使课堂观察无盲区;提醒上课教师及时抓住动态生成调整、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学习效益最大化,帮助上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帮助,更近更多地得到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在近距离的指导下快速进入学习佳境并持久保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技能。这也是和平小学正在开展的全新研修模式“观教察学”研学活动中突破边界多学科融合的一个创新范式。
3. 多科融合流程:
选题:寻伴组团――集智研讨――确定主题
定标:分述课标――目标融合――达成目标
研模:分科自备――合科组研――定模成型
选题:形成多科教学老师的团队,团队中成员互相合作,选定题目。
4、定标:
学习目标不是三科目标的叠加和罗列,我们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参阅了相关教学资料,寻求三者深度的融合,经过团队研讨确定学习                                                        目标,例如: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的韵味。了解歌曲中的每一小节的强弱规律,欣赏并演唱歌曲,学习国画中故事情境的画法。
②.我能从诵读、歌唱、绘画多样面展示中感受古诗的淡雅素洁,以及作者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自觉浸润经典,传承文化自信的自豪感。
         美好,如约而至
         呼吸着自然的芬芳,迎着朝阳,课堂如花般悄然地绽放。
        夏是热情的,是豪放的,是不必用姹紫嫣红的色调来装点的。教师三人相约在这自然美景中,相约在这创新唯美的课堂。


        三个科目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把一些冰冷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一种形象的感知,既喜闻乐见,又更益于小学生接受。课堂上,让学生也乐为人师,展现在我,也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带领同学一起学习,这个课堂原来可以这样异常精彩。
         起立,随着小老师的声音与引导教学提示下学生们走入了诗的海洋,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达着这首古诗,孩子们读出了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小老师的声音时时出现在课堂,她是学生?她引导着同学们学习。她是老师?她更能表达出学生们的所想,这就是我们"三九"的课堂。
课堂中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老师成了学生中的一员。教师俯身倾听学生的内心,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共同学习、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氛围随之而来的是课堂的自然生成。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语音美三课的融合就像诗中的画、诗中的歌,是自然的情到深处的表达。
        “三九”教学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融合课是协作、是创新、是探究。课程改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们不怕跌倒,就怕没有尝试的勇气。我们愿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绽放出最美的花,为学生送去最甜的蜜!
        蝴蝶的飞舞,雪花静静的飘落,梅花的绽放,在盈盈婉婉之中,落于一波静影之上,你无端惹起了我心之微澜。我与你在明媚中相见,似正在跳跃的音符,让人久久回味其中,撩动着我的心弦。
         在教学中基于对“三九”教学和“3.X”三科融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看见真实的课堂,让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浑然一体,打破学科边界,在课中展现了合作学习新样态。
         本着“尊重生命、融入生活、富有生态”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教学模式与“3·X”课程体系融合实践下的主体课程。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在教材中发现挖掘可以融合的点,实现了主体课程打破学科边界,进行深度融合的理念,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体验和感悟。课堂的真实都是源于认真地倾听,在互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得以体现,再次,在课堂上注重古诗教学的吟诵,解意,悟境学习方法的指导,以“静”的导入方式来引导学生,读出古学生们自主学习,利用课前查阅资料、借助字词典开始自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懂的地方,请教对桌,小组长再次引领,彼此之间静静地倾听,虚心地交流,组内达成共识后的喜悦溢于言表。诗中的“境”与课堂自然学习的静融为一体,这一幕幕真实的画面体现的是学习共同体的魅力,带给我的是内心的感动—是一份源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动。让我不忍心去打扰。回归学习的本诗的韵味,尽量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对诗中的情境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从而还原诗境,领悟诗中意境的朴实无华的课堂,没有渲染,让我静阅了课堂的美丽,原来安静地学,深入地学,高效地学,也能让语文课堂气象万千。返璞归真的高校课堂我们一直在坚持,再努力。
         三位教师其中一人在上课,其他两位教师就是“学情观察员”深入到小组学习中,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上课教师,上课教师借助反馈信息调整完善自己的预设。这也是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全新研修模式“观教察学”研学活动中突破边界多学科融合的一个创新范式。由语文、音乐、美术3个学科教师联合执教,打破学科边界,实现诗、歌、画的深度融合。只见课堂上,当其中一位教师上课时,其他两位教师成为小组的“学情观察员”,及时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上课教师,上课教师借助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情并做相应调整。原本45分钟的一节课,学生有朗读、吟唱、手工,有体验、有感悟,课堂容量无限丰富的同时,学生有了别样的成长。
         这是融入生活的课堂,这是富有生态的课堂,这是尊重生命的课堂,眼中有“人”课堂得“生”,让学习真正的发生,让学习有效率地发生,让学习在愉悦中发生,回归古诗原生态,追寻好课的路上,我们不懈地追求。
        笃信,载梦而飞,相信是一种力量。课改历程是相信自己,它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笃信笃行,载梦而飞!
         
参考文献:[1]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滕美娟.??西部素质教育. 2017(02)
          [2]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模式初探[J]. 刘玉霞.??课程教育研究. 20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