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是他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创作中的重要代表,在这首作品中不仅透露着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同时也能体会到吉普赛、斯拉夫民族音乐的韵味。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六首舞曲进行分析,从而介绍巴托克音乐作品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巴托克 罗马尼亚 民间音乐 音乐风格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20世纪时期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同时他也是匈牙利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创作上虽然借鉴吸收了前人宝贵的经验,但其创作也体现出个人风格特色,巴托克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民族音乐的采集,在其音乐中包含了大量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创作了数量可观、体裁多样的音乐作品,《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的音乐素材就是巴托克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山区收集到的。
巴托克在其一生中都没有停止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20世纪初匈牙利境内的特兰斯瓦尼亚丘陵地区居住着一支罗马尼亚族居民,巴托克曾到此地收集了这一地区民歌和民间舞曲,大约2000首,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就是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这首作品写于1915年,原名为《匈牙利的罗马尼亚舞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划归罗马尼亚,故改名为《罗马尼亚民间舞曲》。这首作品一共包含了六个小舞曲,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下面将对每一首乐曲的风格特色及演奏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首,手杖舞曲(Stick Game)
中庸的快板。单二部曲式,在这首舞曲当中,以非常整齐的每8个小节为一句的结构来谱曲,舞曲的节奏鲜明,右手主要是切分的节奏,后四个乐句旋律多采用附点的节奏,节奏上形成一个对比,而后半部分附点的节奏,使节奏更加强烈,舞曲特色充分体现,作为伴奏的角色并由左手来担任演奏的部分,多由两个四分音符组成以及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从而象征着手杖在敲打地面的铿锵有力的节奏点。级进的旋律,民间色彩浓厚。在演奏这一舞曲,首先要将舞曲的切分节奏、复附点节奏以及表现旋律的连奏和断奏处理准确,同时在踏板运用上,严格按照谱面的标记并运用敏锐的听觉,保证音乐作品中每个音符的清晰、干净。
第二首,布劳尔舞曲(Peasant Costume)
这首舞曲在这六首作品中最为短小,由4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4小节。4+4+4方整的结构,快板。这该舞曲原曲是罗马尼亚多伦塔尔地区的农民舞蹈音乐,是一首节奏轻快、情绪活泼的舞曲。整首作品基本上都是用跳音来演奏,体现了舞曲音乐的跳跃性,左手与第一首作品的节奏型类似,但比其更加整齐,两个四分音符的跳音来回摆动,好似一个人两只脚不停的交替跳动,而每小节第二个音多是音程或是和弦,与单音的跳音形成对比,一轻一重,韵律感十足。旋律以级进为主,音域较窄,滑稽而俏皮。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跳音的演奏一定要轻巧、灵动,踏板使用时切记深踩,不要破坏断奏的情绪,在断奏进行时,旋律的推进要形成线条,不能从中间断开影响旋律的连续性。五连音要平均分配在一拍内,在速度上要与第10小节中4个四分音符相区别。
第三首,蹬脚舞曲(Standing Still)
行板。这首作品的原曲流行于多伦塔尔地区,其旋律来自一首在收获季节妇女们进行脱粒劳动时所唱的民歌。乐曲为b小调,三小节的引子后旋律一出现民间音乐风味在伴有装饰音的旋律中展现出来。
这首作品是一首带有引子和尾声,并且有变化反复的一段体结构,织体简单、伴奏声部仅在几个和弦不断重复弹奏,有强烈的吉普赛风格。在弹奏这首作品时,左、右手都需要轻触琴键,旋律声部开始引入的时候,似一种悠静的情绪从远方而来,慢慢接近,在音响效果上也是逐渐的增强,装饰音的弹奏要干脆不拖沓,同时小连线的连奏与跳音交替出现衔接顺畅,每隔三小节出现一个切分音型,这是一种吉普赛风格的体现,在演奏时要发挥联想,表现这首舞曲悠远的韵味。
第四首,布舒姆舞曲(Mountain Hom Song)
中板,无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由引子加上4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4个小节,结构方整,右手旋律线条较长,以级进为主,同时伴随着三连音及附点的节奏与小连线的奏法,使旋律充满吉普赛音乐的味道。这首作品是流行在特达?阿拉牛修县的一种民间角笛舞,曲调中充满浓厚、朴实的乡村气息,第四首也是巴托克这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中最优美抒情的一首。在演奏这首时,首先要注意左手在长的连线中弹奏隐含的声部旋律线条,注意其在音乐情感上的变化,其次要发挥丰富的联想,在演奏右手的旋律时将吉普赛音乐的风味和这首作品柔和、优美的情感表现出来。
第五首,罗马尼亚的波尔卡舞曲(Romanian Garden Gaye)
快板。这首舞曲采用带反复的单一部曲式,除引子4小节之外,其他每个乐句都是3小节,整首作品的织体都非常相似,乐曲使用的波尔卡舞曲是一种流行于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两拍子民间舞蹈,后由波西米亚地区经过匈牙利东部传到特兰斯瓦尼亚地区,然后与罗马尼亚原有的民间舞蹈相结合成了“罗马尼亚的波尔卡舞曲”。该曲在旋律中使用了大量的倚音装饰音,与跳音一起营造舞曲跳跃的气氛,在演绎这首作品的时候,右手弹奏跳音后接一个带倚音的跳音时,要弹奏的干净,同时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要弹成一个整体,切记乐句的松散。
第六首,碎步舞曲(Little One)
这首舞曲是由两首来自不同地区的民间舞曲组成,一首是来自比哈尔县,一首来自图尔达地区;第一首是乐曲的1-16小节,采用的单一部曲式,结构方整,快板,第二首是从17小节至结尾,采用带反复的有着对比主题的单二部曲式,这两首作品都节奏明快,表现一种用细碎的舞步来跳很快的舞蹈,在弹奏时,要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奏,左手弹奏的音乐素材多是柱式和弦及柱式和弦的转位和弦,那么在弹奏的时候,要运用手指敏锐的触键能力,作为伴奏使发出的声音烘托右手弹奏的旋律的声音色彩,在弹奏作为伴奏的音乐素材时不宜过强,注意两首乐曲的融合,使整首作品形成一体。
结语
本文通过对巴托克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的乐曲织体、音乐风格及演奏方法进行介绍,从而将罗马尼亚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以钢琴为载体呈现出来,使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罗马尼亚地区的音乐和巴托克的音乐创作手法,通过分析这首作品,对于体会欧洲音乐中一种不同风格的曲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淼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莉,试析六首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上),钢琴艺术,2011年7月
[2]涂致洁,巴托克与《罗马尼亚民间舞曲》[J],三明学院学报,2009
[3]熊月,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艺术殿堂,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