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作者:叶登登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新陈代谢”速度也愈加增快。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新陈代谢”速度也愈加增快。   新时代教育者也意识到,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 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明确教学使命,转变教学观念,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重要研究课题。 所以,笔者更重视发挥初中科学实验的教育职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科学 观察能力 实验探究
        科学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创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科学角度来说,观察能力是一种基础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从专业角度来说,观察能力更是一种素养,是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关键。所以,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当将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当作重要教学任务。
一、实验前需先告知学生实验观察的目的
        在观察科学实验以前,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此次实验观察的目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并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在实验中去找答案,不浪费每一次实验观察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本次实验的重点,做到有效观察,避免盲目式的无效观察,浪费课堂时间,丧失观察机会。教师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答案。
二、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法
学生如何才能顺利做完实验、掌握实验精髓并实现有效观察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使用正确的观察步骤与方法。使用正确的观察步骤与方法也是做到有效观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动静结合观察法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在哪一时刻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在哪一位置体现了不同的状态。教师抛出实验目的后,再让学生对实验对象的变化状态进行观察。这样既能使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又能使其将实验对象的变化过程牢记于心,从而对其变化的内在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再让学生准备好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在实验步骤中,首先,学生要进行静态观察。当滑片P分别位于点O、点N、点M时,各自的电压是多少?电流又是多少?此时,灯泡的状态又是如何?学生要将电压、电流的数值分别记录下来,并标记小灯泡的明暗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其次,学生要进行动态观察。当滑片P由点M缓缓移动向O点时,电压显示由1.0V升至2.5V,电流显示由0.2A升至0.3A。此时,小灯泡由暗变亮。当滑片P由点O缓 缓移动向N点时,电压显示由2.5V升至3.5V,电流显示由0.3A 升至0.34A。此时,小灯泡亮度增强。

当滑片P由点N缓缓移动 向Q点时,电压显示由3.5V升至6V,电流显示由0.34A增大后 变为0。此时,小灯泡的状态如何呢?为何突然熄灭?教师通过设计动静结合的实验观察,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实验的概念认识得更加清晰明了,还能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为今后更加严谨的科学实验做好准备。[1]
(二)特定观察法
        在一些实验中,一些现象只存在于某一特殊位置或特定时刻。这就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丝毫不能马虎,一定要做到精细化,仔细观察、用心观察。例如,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当物距大于焦距的2倍时,当物距等于焦距的2倍时,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 这些二倍焦距点及焦点对于成像的影响。[2]
三、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一)演示实验培养策略
        演示实验是示范性实验的一种,以教师操作实验、学生观察为主。演示实验前,教师需将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用器材、内容进行展示,并明确实验目的。随后,教师要向学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的观察目标通常可设定为:1.哪一个为实验装置图? 2.本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如何将其组装?3.其操作方法是什么?4.本实验所用药品是何颜色?其状态如何?5.本次实验现象都有哪些?
(二)利用分组实验强化观察能力
        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亲手操作才算有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实验经验、提升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例如,“大气压强”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直观体验。那么,教师可让每组学生做相同的覆水杯实验,然后在组内讨论为何纸片没有掉下来且水也未流出的原因。每组可综合为一种原因。之后,教师再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本次的实验结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锻炼观察能力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好玩却未知的原理。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发散自己的思维。
四、结束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学也是。有了科学实验,才有了如今课本中严谨的知识与规律,才有了当今社会的一次次进步。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做好科学实验的必备要素。反之,科学实验又可发散初中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观察、动手能力,并加深其对各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王惠.音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 年 16 期
[2]冯文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教育革新,2009 年 04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