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作文,学生头疼,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目的轻过程的结果。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要改变,教学观念与形式更需改变。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责任与良知趋势我努力学习,寻找作文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切入点,使学生达到想写、会写、爱写的目的。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在抓基础知识的训练中,尽量缩小高分与低分的距离。
由于学生能力和高低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优生的作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例如:班里的杨杰、王娟、张浩等同学,他们的作文每次写得都比较优秀。而后进生的作文则显得层次混乱、中心不明、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甚至跑题。因此作为老师不能以绝对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应实施分层评价。我的做法是:在明确指出作文中所存在的缺陷的前提下,坚持给后进生打较高的分数,尽量找出作文中存在的优点,使他们对作文不厌倦,从而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而对于中等生特别是优生,在充分肯定其作文优点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其作文分数,以减小“高分”与“低分”之间过大的“落差”。实践证明,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改进评分标准的做法,一方面增强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激励优等生们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二、加强分层指导,注意因材施教。
我在批改作文尤其是后进生作文时,就训练出一对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在批改后进生作文时,对于文中使用准确的字、词,我都一一标出,并在旁边写下“好!”“准确!”等激励性评价语,让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中等生的作文,我除了评价字、词外,还时时留心文中有无用得较好的句式,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使用,对于这些句子,在批改中指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句式,积累句式,提高用词方面的能力,对于优等生的作文,在评价字、词、句的基础上,重点挖掘在片段描写上的可取之处:如对精彩的段落,我除了作出肯定,还向学生明确这样描写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实施分层激励”的特点是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作文心境。
三、采用不同评优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的羡慕。
针对这种心理,每次作文训练后,我均安排一部分学生上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佳作,以满足其发表欲望。为了使互评课既能起到提高全班作文水平的目的,又不致于成为优等生的“读言堂”。我在确定“优秀作文”的同时也依据层次的差异设立不同的评优标准,让各层次学生都能看到发表自己作文的希望。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文后,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去评论每篇文章:你认为他的作文好在哪里?有没有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该怎样修改?评论中,各层次学生均显示极高的参与热情:例如优等生着眼于对篇章结构的研究探讨;中等生立足于对句式使用的理解分析;后进生则紧扣文章的遣词造句展开评价。在积极地思考、评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分层评价法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实施,增强了作文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多种能力得培养,从而实现提高学生们作文水平的目的。
四、写作业讲究技巧。
学生的写作技巧大致有两个来源,一是靠他们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二是靠我们老师给予指导。写作技巧在这里指的是语言的运用。作文虽然靠丰厚的知识积累,但没有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很难写出好文章来。老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以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多收集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要多读些课外书籍,多摘抄。农村小学的孩子,课外读物较少,我就在班里办了个图书角。除集体订阅了几份少儿读物外,还发动学生每人每学期捐献一本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登记造册后,放在图书角的书架上,派专人负责给同学们借阅。这样;每人每学期至少可以读上几十本书。并让他们将书中的名人名言,优美词语及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学期结束进行评比,看谁摘抄得多,运用得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增加知识积累,凡作文写得好的无不是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途径是很多的,许多老师都有较成功的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宗旨,多给学生以鼓励。鼓励他们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当老师的在写作方法上再给学生适当的指点,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