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作者:吴丽萍
[导读] 一线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
        一线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我想老师要成为领头羊,要带头阅读,带头写作,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写作。“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老师带头品尝读写的酸甜苦辣,才能更好地懂得学生的甘苦,方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去给予。通过一年半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改进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学生找到了一条写好作文的新途径,家长看到了孩子们自主阅读,快乐作文的新希望——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助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什么是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指的是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书籍,并写阅读体会,教师写教育随笔,学生写读书笔记、作文等,来表达阅读的感受、收获。朱永新先生说过:师生共读共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对老师而言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对学生而言,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我是怎么实践的?
        1、首先是阅读打卡。
        从2017年九月份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阅读不停,打卡不停,写作不停。我们有读书笔记、读后感、阅读随笔、课堂小练笔、童话续写,扩写和创编故事;我们还有阅读存折、手抄报;更有阅读分享课、好书推荐课、午读时间。
        为了完成这些阅读任务,在每学期初就制定阅读计划、布置阅读任务、做好导读工作,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学期中,定期分享阶段性的阅读体验、阅读成果、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期末,总结阅读收获、交流阅读感受、表彰阅读个人和家庭。在班级开展阅读分享交流的良好氛围中,在良好的阅读评价、持续奖励的刺激中体验阅读、作文的快乐,延续阅读、作文的热情,养成阅读、作文的习惯。
        2、
        其次是读书笔记。
        有传统和现代两种。传统的读书笔记就是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及写读后感。现代版的读书笔记,创意来自学生,形式灵活多样。比如为最喜欢的主人公写的一篇日记,给主人公的一封信;和文中人物说悄悄话;摘抄精美语段并仿写,我们把这个叫做句段小练笔。因为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花样,所以他们非常愿意去完成,这就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完成的质量很高,学生们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防写句子这一类的题目,也就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得分率当然很高咯!可见,阅读不但利于写作,还利于提高考试分数呢,真是一举两得。
        3、学生最爱的是阅读分享课。
        去年,全班学生一起共读了《初夏》这本书,根据阅读阅读单的要求,学生有的创编故事,有的续写故事,还有的做了手抄报。最有意义的是,我们在班上做了《初夏》的阅读分享,用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请了11位学生上台来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有的学生做人物和精彩片段的赏析,讲述自己从中懂得的做人道理;有的把自己的童年和书中的人物对比,创编、续写故事,从创编故事中,我看到了少年的心在阅读中成长了,他们变得坚强了,更加善解人意了,懂得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去关心他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虽然文笔稚嫩,但是隐约有了《初夏》作者文笔的影子。这就是阅读带给写作的动力以及营养。就像那句诗描绘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我想这就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最好的诠释与注解。
        《初夏》阅读分享课上我邀请了本校的工会主席张老师,他和我一样,也非常喜欢阅读,并和我一样倡导师生一起阅读。听了我们班的阅读分享课,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吴老师是一个阅读点灯人,点燃了孩子们阅读的心灯。爱阅读的孩子眼睛都比别人要明亮。”我和学生们都非常激动,立马邀请他作为我们班的领读人,向我们郑重推荐下一本全班共读的书本——《佐贺的超级阿嬷》。又一个阅读高潮在我们班掀起。阅读打卡群里,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每晚如约而至。
        因为有老师带头阅读带头写作,还有校领导作为领读人,学生读书有了领头羊,有了很强的仪式感,阅读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写作兴趣也越来越高涨。我们的写作方式也花样百出。有的是我的主意,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学生的小脑瓜,和他们的实践!比如最受欢迎的阅读随笔,没有题目、没有字数限制,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作文自由度达到了最大化,这也是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的最大原因。一起来看看我们都有哪些喜闻乐见的写作方式:
        第一种,给作家或书中人物写信。
        第二种,与书中人物说说悄悄话,无拘无束的和书中的人物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快乐,让心声有密友聆听。
        第三种,好书推荐,向身边的人推荐好书。
        第四种,书中主人公的自述。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改写书中主人公的经历,描述主人公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第五种,人物采访。可模仿电视台现场采访。
        第六种,人物穿越。你可以穿越到书中去过他们的生活,也可以让书中人物穿越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写下来。
        第七种,续编或创编书中的故事、善画者也可以编绘本。
        第八种,和喜欢的书中人物一起过生日。
        第九种, 你可以把书中的故事改写成一首诗。
        第十种,画出整本书的人物关系图或思维导图。
        我们每读一本新书,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以上任何一种或几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抒发内心感想。
        三、下面我最想谈的是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它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平时的习作绝大多数都是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这对学生来说,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束缚,另外选材也比较狭隘,只能按照作文题目所规定的内容去选择材料。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平时不太关心生活或者不爱观察,那么他们就会遇到选材的困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怎么能写好作文?所以老师会经常看到学生对着作文题目,咬着笔头苦苦思索,皱紧眉头,半天也还没写下一个字的尴尬局面。而“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有着以下几大优势。
        (一),丰富了选材,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
        学生用来写作的材料有些来源于生活,比如他们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事,而另一部分则来自阅读。生活中的材料属于直接材料,相当于建房时的初胚房,还不能直接运用到作文中去,要经过语言的组织和加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书本中的材料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有些事、有些言语形式直接就可以迁移运用到作文中。现在的童书非常丰富,除了和老师一起共读共写的那几本书,还有许多他们自选的图书。我们学校在2017年就引入了新教育,全校师生都在共建书香校园、创建书香班级的活动中受益,每天学生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图书。他们阅读的范围极其广泛,阅读书籍的种类丰富多彩。有小说 ,比如四大名著,有童话、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人物传记。曹文轩、黄蓓佳唯美系列丛书、沈石溪的动物类小说,更有科幻、科普类等……真是数不胜数。当学生在广泛阅读这些书籍后,他们的储备丰富了、视野开拓了,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阅读书籍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写作材料的丰富多彩。

这样一来,学生再也不用为“无米下锅”而发愁,而抓耳挠腮了。特别是书中的一些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心灵,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当他们真正读进去了以后,他们会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思想的碰撞,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材料,甚至是他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们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拿起笔来写作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模仿、创编,解决了表达的问题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但解决了作文选材的问题,还解决了语言表达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特别注重与学生一起赏析经典作品、经典文段。
        1、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会遣词造句
        比如教学《红楼梦》经典选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边读边做批注,在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留下思考的痕迹。为什么你觉得这里写得好?作者是怎么表达的?有些学生在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旁边做上了批注,有学生对王熙凤的“笑”,感兴趣,写下了自己的感想。然后、交流讨论,我和学生一起慢慢咀嚼,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表达效果在哪里?有思考、有讨论、有辨析。对经典文段的品读和咀嚼,不仅让学生品尝到了阅读的乐趣,关注表达,也让学生习得了言语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论写作》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中谈到:“阅读课要讲得透,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
        最后再拓展到《红楼梦》其他经典片段的赏析。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描写“笑”的片段,我鼓励学生去读原创本,学生们兴趣盎然,如饥似渴地读着,读着读着,他们发现作者在写不同人物的“笑”也是煞费苦心的,因为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笑态,而不同的笑态则反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第一个笑的是湘云,“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这跟湘云活泼豪爽、心直口快的性格是非常吻合的。所以学生总结到: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都要符合人物性格,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是有生命、有个性。然后鼓励学生把这种写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有个学生写《怀念那“笑”声》时,就借鉴和模仿了这样的描写,可谓妙趣横生。摘录其中一小段:我是个比较外向、开朗的人,高兴时喜欢笑。每当我与一群朋友打闹时,整栋教学楼都可以听得到我们震天的爆笑声。有一次课间活动,不知是谁讲了一个什么笑话,大家轰地一下笑起来,有的同学捧腹大笑,有的同学笑得直在地上打滚,还有的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更有甚者拍桌、跺脚、捂肚、前仰后合...当然,我也不例外!笑得喘不过起来,捂着肚子说不出半句话...这只是我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片段,学会遣词造句的一个缩影。有时间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小练笔。比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作《穷人》这篇课文时,我就在桑娜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段上做文章。细细品读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及省略号的作用。经过品味、仿写,学生学会了借鉴和运用。巧的是教研室出的期中测试卷中,就有一道心理活动片段描写题:试卷马上要发下来了,我感觉这次考试没什么把握,请描写你在拿到试卷前的心理活动,务必用上省略号。因为之前有过评鉴和仿写训练,所以这道题学生写的特别好,得分率与没有练笔训练的平行班对比,我班高出一大截。摘录我班学生的一段话:“语文试卷就要发下来了,我想这下死定了,考试前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要认真复习,可我只顾着玩,唉!后悔莫及呀……‘小霞74分,’啊?!是说我吗?我脑袋轰的一声,一片空白……正想起身去拿试卷,有人抢先了一步,阿弥陀佛,太紧张听错了,如果只得了七十几分,那我妈还不得打断我的腿呀!那也活该,谁叫我不认真对待学习呢……”在教育随笔中我这样写道:真是太凑巧了,期中测试卷居然有一道“心理活动描写题”和我在讲课文时练写的小练笔不谋而合,这真是太幸运了。而这偶然的幸运又能说明什么呢?我沉思到,可能跟我对新版统编教材的解读与把握比较到位有关;也可能跟我对新教材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的综合运用有关;因为新版统编教材非常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看样子,我的研究方向和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所以“有的放矢的小练笔”还是确实可行的,坚持下去,或许会有更多的巧合呢!正如叶老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中谈到的那样:虽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要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还是要靠写作训练。单纯地教阅读知识,单纯地教写作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和写作能力作用不大,关键还是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证明,只有有效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2、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会布局谋篇
        每次学校进行作文竞赛,我班选手都百分百获奖,令分管教学的领导刮目相看,得知我正进行“师生共读共写”的尝试与研究,就希望我能把这份经验分享到全校乃至全区,要求我在全区上一堂课阅读公开课,我就上了《走进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这堂课,既有整本书阅读指导,也有精彩片段的赏析。上课之前,学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整本书细读了一遍,利用微信阅读打卡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疑问,方便师生探讨,为上公开课准备。上课时,我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解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写法 “三打”。为什么不是一打二打四打而是三打?学生回顾整本书发现,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写作方式《西游记》其他章节也有。如“三探无底洞”等。那么其他名著有类似写法吗?一经点拨,学生如数家珍: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看来这个“三”不简单。接着,老师解读:“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天、地、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之美,也就是说,三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最自然、最和谐的,少一分不够,多一分过矣。《三打白骨精》借助一打、二打、三打,矛盾一次比一次激化,故事情节被层层推进,一次比一次精彩,这就叫做“一波三折”。这是古典小说经常采用的一种写法,也可以说是古典小说的一个写作密码。我接下去说:这就是触类旁通。一个看似简单的“三”却暗藏玄机,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对我们的写作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想象编故事,师徒四人经历了八十难就取得真经,菩萨掐指一算,还差一难,你能用类似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编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圆上九九八十一难吗?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再看学生的作文,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得到充分运用。在其他作文中也能见到“一波三折的”影子。
        这就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会布局谋篇”的典型案例。这个成功的尝试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是一条能够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良好途径。
四,老师领头,激发了阅读和作文的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也会喜欢你说的话,做的事。何况是和老师一起读书、写作呢。
“每天老师都和学生一起上课,没啥新鲜的;每天老师都会布置作业给学生做,没啥新鲜的;每天老师都会和学生一起玩玩游戏,这都没啥新鲜的。你听说过老师每天中午都会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做读书笔记,一起分享同一本书的阅读体会吗?学生读童话故事,老师也读;学生续编童话故事,老师也和我们一起续编,还让学生帮着读一读、改一改甚至演一演;我们读完了整本书,写了阅读体会和读后感,老师还会请我们共享早餐,老师请客;太新鲜、太刺激了!我就是那个幸运儿,和老师一起美美地吃了顿世界上最美味的早餐。你们会不会羡慕嫉妒恨呢?如果想和老师一起共进早餐,你就加油读书、写随笔吧。我班绝大多数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都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很神奇吧!这种阅读习惯在老师陪伴了一个月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东西,我们和老师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写随笔的习惯,想改都难。” 这是学生写在作文中的一段话,真实地写出了我班”“阅读、写随笔”的习惯养成过程。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很喜欢做学生的榜样,也很享受这种榜样的感觉。教师就是: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我自豪,我做到了。从2017年,建立阅读打卡群到现在,我的阅读打卡字数已经超过十万,学生们的打卡字数总和早就超过十八万。2020年寒假,我们国家遭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宅在家里,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在这段特殊时期,我们也特别珍惜,不浪费大好时光,年前就委托家长网购的两本书《暴雪》、《水仙密码》,学生已两本在手,准备在寒假阅读打卡,写阅读随笔,写作方式就是上文的那十种,这回时间就更充裕了。看样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未雨绸缪的作用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