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网迷青少年不断增加,其心理问题日愈突出。再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终生学习的今天,我们探讨通过文学的调试功能,来调试网迷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影响网迷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激发网迷青少年爱好兴趣、培养网迷青少年自信和毅力,达到积极健康心理预期。
关键词 文学阅读 网迷青少年 心理调适
文学作品具有心药的作用,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文学作品的心理调试功能早在古希腊时代便有所记载。随着心理调试领域的发展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文学的调试功能进行探讨,得到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阅读疗法。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得以重大转折的时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而且对客观事物愿意表态,求知欲增强。网迷青少年则是处在“最动荡、最易变化、最不稳定的一个时期”(克鲁普斯卡娅语)。他们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很大程度是由于书面语言、电子传媒介入的结果,因此,我们积极探讨用文学阅读来调试网迷青少年的心理。
一、文学阅读将调试网迷青少年的情绪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感,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青少年作为一个情感弱势群体,他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除了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还会从文学作品中寻求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孤独、苦恼与不幸。而很多网迷青少年正是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和倾诉的对象,所以,文学作品能丰富青少年的情感,培养青少年的幽默感。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幽默,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孩子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举个例子,我国作家车培晶的新作《瘦狼与胖狼》,作品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计较的胖狼这两个童话形象。童话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有温暖的爱意;既透露出轻松、自然的幽默风格,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良善意愿。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们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情感,一种善恶美丑分明的情愫。
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无疑会给予生活缺少情感交流的网迷青少年一种情感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培养,甚至潜移墨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文学阅读将影响网迷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观不分,特别是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与真实的客观世界产生程度不等的错位和反差。
青少年心理学表明,青少年思维是一种同原始人思维类似的思维形式,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主要借助感性的直观形象来思考,用感性的态度去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种整体认识,常常把局部和整体混为一谈,把现象当成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因果关系也常以直观形象感受和直接经验来解释。这种直观形象思维,又常以主体情感为向导,形成一种感官联想现象。另外,由于受知识的局限,没有经验的约束,青少年在思维的过程中,具有浓厚自我中心色彩。形成一种“我向思维”,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不能区分有生命的现象和无生命的现象,而把整个世界同化在自我的活动中。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妈妈,而星星眨眨眼,树儿摇摇头,则是向人们问好……在这种思维影响下,青少年分不清物理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和想象,分不清过去和现在,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在青少年的世界里,充满生机和富有诗意!
网迷青少年只是依照他们所知道的而不是实际客观存在的样子去表现事物,因而摆脱了许多现实的局限,可以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和大胆创造,笔者认为,文学阅读将会成为他们产生想象的沃土。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网迷青少年情感得到熏陶、幽默感得以培养,受到潜移默化的想象陶冶,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条件。所以充满着情感色彩,富有幽默感,富有想象空间的文学作品,与网迷青少年的心理相符。日常生活中,我们尝试鼓励网迷青少年阅读美国作家鲍姆的《绿野仙踪》、英国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米而恩的《小熊温尼?普》等这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他们的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必将产生影响。
三、文学阅读将激发网迷青少年爱好兴趣
青少年由于生活阅历比较少,受知识所限、眼界所囿,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也就意味着青少年在经验和阅历方面不如成人老成持重,而这恰恰就成了青少年认知的动力。好奇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大特征,这就有利于引导和鼓励网迷青少年对认知产生极大的渴望感。
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青少年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他们浓厚的求知兴趣。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融入了海岛的地理概貌、动物植物、种植技术、烹饪烤面包技术、搭木屋、打猎等等的谋生知识。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这样便大大激起了小朋友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这类能够激发青少年探究兴趣的作品有很多,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加拿大作家西顿的《王狼洛波》、英国作家威尔斯的《隐身人》等等。因此,文学作品可以把网迷青少年的猎奇、探险、无畏的心理,由虚无的网络空间转移到一片新天地,而这也正是抓住网迷青少年的一大兴趣爱好,这种兴趣爱好可以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养网迷青少年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四、文学阅读将培养网迷青少年自信和毅力
文学阅读在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培养青少年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青少年认识世界的另一个窗口,会弥补网迷青少年人格的缺憾。
文学作品会促进青少年形成自信心和进取心,甘愿冒险等优良品格。如童话作品《长袜子皮皮》里面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比,常常会作写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独立自信,敢于冒险,自我意识极强。她会在地板上和面做饼干;清洗厨房地板时她把两个刷扎在自己的光脚下面,然后在地板上像溜冰一样檫来檫去。当看见5个小男孩欺负一个小男孩时,她会非常仗义去教训那几个臭小子……,总之,她独立自信,个性十足,勇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青少年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网迷青少年被压抑的欲望得到宣泄。感受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网迷青少年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
另外,文学阅读在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沉迷网络青少年多数是自制力差,遭遇过失败、挫折,心理上自卑、泄气、堕落,在文学阅读中,许多作品何以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作品的感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他们的可贵品质,让他们明白,人可以失败但不能被打垮,不能自暴自弃、甘于堕落,而要提振自信心、自强心。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张漓雅;青少年网络情结的心理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2.龚玄;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3.郑开来;青年上网心态的文化研究[J];青年研究;2001年07期
4.卜卫,郭良;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