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加强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给小学体育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环境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落实德育教育的追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原则;教学途径
在过去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大多没有给予体育足够多的重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也有所不足,导致了体育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在实践当中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体育品德,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要正确看待体育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念,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原则
统一性原则。德育教育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积极的影响,并且,实施的德育思想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决不能割裂,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水平。
个性差异原则。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思想品德上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养,从而确保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
1.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身心成长的独特性,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切勿长篇大论,而是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将适合学生的德育思想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促使学生得到科学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游戏:双人跑”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团体意识和集体思想。
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小游戏之后询问学生的感想,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双人跑和单人跑比起来有哪些不同?在跑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对合作这一方式的重视,让学生思考从合作中可以获得哪些启发,给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历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
2.合理使用活动教学
体育教学本身就有着传递体育精神的作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彰显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可以展现体育精神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团结合作、挑战自我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获得成功与发展。
比如,在学习“跳长绳”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场“跳绳大比拼”的比赛,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比赛,看看在同样的时间内哪个小组跳次数最多。这样,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去展开训练,比起单纯的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动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合理地组织学生展开体育文化活动,在活动当中彰显体育精神,帮助学生挑战自我。
3.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起学生对正确行为品格的重视,帮助学生成长为理想的人才。
比如,在学习“400—600米自然地形跑”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故意做出一些错误的师范,如抢跑等,引起学生对教师动作的注意,并鼓励学生分析下教师的行为,让学生进行思考,说出教师的错误。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指示进行改正,展示正确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的感受,还能培养学生知错就改、善于质疑的良好品质,有助于落实学生品德思想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得到健全的培养。
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展开了一番叙述。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改善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需要得到小学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要积极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探索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去体现体育运动的内涵,引导学生探索体育中的德育思想,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获得身心上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晨晨. 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教学心理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李冠廷.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