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并创新提问的方式,掌握有效提问的相关技巧和策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的数学问题,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进行提问,进一步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以往的经验对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最终找到正确的结果和答案,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笔者立足于提问环节的实践情况,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地练习,甚至将最终答案直接告知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阻碍了小学生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逐渐降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便于调动以往的经验对问题展开后续思考,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地锻炼。
一、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
提出问题是整体提问环节中最不可忽视的首要任务,贴近日常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关注,逐渐降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从而使其自觉地调动以往的经验对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思考,迈出提高提问环节整体效率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联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出相关问题,尽可能地让问题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问题太难,就会使学生无法解决直接放弃;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给出最后答案,这样不利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只有严格地把握问题的难度,才能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更加浓郁。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设计以下课堂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家里摆放的家具或是自己的玩具,以及教室里所陈列的物品等来想一想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通过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来降低其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这两种图形一共有几条边,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画出几个四边形,要求学生观察所画的图形,并抛出相关的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呢?”最后,贴近日常的提问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程度,而且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四边形的大致特点。
二、留出足够时间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思考问题是整个提问环节对学生思维最具有促进作用的一项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不能在提出问题之后立马就叫学生站起来作答,这样学生一时半会回答不上来,就会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尴尬和自卑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控制提问的整体节奏,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要着急催促学生作答,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能够充分地调整自己的思路,使他们通过对以往的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最后在课上展示自己的答案,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设计以下课堂活动。首先,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抛出如下问题:“同学们,请观察345×9这个式子,想一想应该如何列竖式进行笔算呢?”其次,教师不能催促学生作答,要给学生留下三五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列一列、算一算,让他们通过列乘法竖式进一步感知笔算的具体方法。只有让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他们才能才能通过问题有所感悟。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发现笔算的具体方法:“先算5×9,再算40×9,后算300×9,最后把三个乘积加起来得出式子的结果。”经过学生组织过的答案会变得更加完整,他们回答问题的思路也更加流畅,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耐心听取学生回答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深层知识的热情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保持认真听取的态度,有耐心地听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说完,千万不可随意地追问或是轻易地斥责,这样不仅会打断学生原本的思路,而且会磨灭学生原本高涨的作答热情,阻碍了学生参与后续教学活动积极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听取学生回答问题,关注他们回答的内容是否完整、全面,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回答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有利于提升他们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知识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答案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重组来回答问题,提升学生参与接下来提问活动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时,设计以下课堂活动。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问题:“有只小猴每天都去桃园摘桃,第一天摘下10只桃,接下来每一天都比上一天多摘下3只桃。请问第4天摘到几只桃?第6天呢?”其次,教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包含的一些关键条件,然后做出相应的回答。生一:“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是接下来每一天都比上一天多摘下3只桃。我觉得是第2天比第1天多摘3只桃,第3天又比第2天多摘3只桃……”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掌握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的这一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进行深层讨论的热情。
四、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功体验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是整个提问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恰当的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可以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因此,在学生对具体的问题回答完毕后,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这样会严重消磨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会认为自己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从此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及时地鼓励,使学生产生得到教师肯定的愉悦感,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动机,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利于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提问环节的整体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以下课堂活动。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跟随父母去超市买一次菜,然后把其中的结账单留存好,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其次,教师要求其中一名同学将所带的小票内容读出来。生一:“西红柿3块4毛(3.4元),洋葱5块6毛(5.6元),鸡蛋20块7毛(20.7元)……”此时课堂上爆发了其他同学的笑声,附和说应该读成“几点几元”,这名同学的的脸也变得非常通红,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最后,教师对他的回答进行了评价和鼓励。师:“你没有按照大家的想法去思考,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读出了“小数”,这正是值得表扬的地方。”这名同学满心喜悦地坐了下去,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动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数学基础和经验以及对提问内容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地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问题,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听取,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更深层内容的热情,对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及时地鼓励,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乐于思考、愿意回答,从而有效地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李群英.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57-559.
[2]曾高峰.以问促思,以问启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J].教育观察,2019,8(30):46-48.
[3]孙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