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作者:方榕
[导读] 数学学科作为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辨别有效信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辨别有效信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因为学科本身的学习难度,落后、单一的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生活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让数学教学工作遇到了瓶颈。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和生理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重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想方设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一、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背诵并理解数学运算定义和定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因此成为了笔者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小学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因为数学概念中既有对概念使用范围的规定,又有对概念本质的界定,因此学好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讲十分重要。但是因为数学概念本身的难度、教师表达方式和学生理解能力,让概念教学问题重重,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和实践活动。因此笔者想要改善概念教学现状,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后,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下面,笔者以《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内容为例,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刚开始就将数学概念传递给了学生,但没有想到的是出现了反效果:同学们不仅没有学会新的数学知识,还产生了新的困惑:为什们会出现余数;有余数的除法和普通的除法有何不同;这个余数可以是什么数等。基于这一事实,笔者只好转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即借助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小明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等到大家快要吃饱的时候,服务员最后还赠送了一份西瓜作为饭后甜点,共有八块,此时爸爸问道不如我们平分吧,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等到每人拿走两块西瓜后,小明发现盘子里还有两块西瓜。此时笔者说道,这两块剩余的西瓜就是余数,由此帮助同学们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概念。此外,笔者还展示了多道数学练习题,在练习中逐渐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运用。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重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想尽办法提升数学概念教学效率,为之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拥有自学能力的学生会主动、有效地开展数学课程的学习,对数学课程充满了兴趣。当然就目前而言,小学生自学能力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和家长过多的干涉,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一到遇到问题就向他人求教;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就将学习丢掷一边。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学习完《混合运算》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后,笔者一改往日的讲授活动,将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支配,即展示了几道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答的方法,如下所示:
        27+28÷4-2=
        4x24-12÷3=
        1688-233+12x3=
        55÷5x20-22=
        虽然没有学习过混合运算的公式,但是大家已经掌握了乘除加减的算法,因此自信满满上交了自己的计算结果,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此时,笔者才传授了学生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由此解答了大家的困惑。见到大家有所进步,笔者要求他们对刚刚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改或检查并举办了“学习交流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在反思中有所进步。经过这次教学活动后,同学们学习热情有所提升,他们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自学、解答、交流。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反省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自主探究活动代替了讲述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
        三、重视当堂检测,提高教学效率
        当堂检测环节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可以对知识点的印象,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可以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不足;对教师而言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能把握教学进度,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因此当堂检测成为了笔者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拿出当天的作息表问道:这是今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大家找一找下一个课间是几点?几点要上音乐课?放学的时间是几点?这几个问题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答案。之后,笔者增大了检验的难度,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早上上元元赖床,原本是6:30起床,但元元7:00才起来,顾不上吃早点,匆忙洗漱后就背上书包向学校跑去,这个过程花费了元元十分钟时间。但是不幸的是元元遇到了几个红灯,只能耐心的等待,最终迟到了。假如元元是我们班级的学生,请问他在他在上学的路上花费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他们一边对照着作息表,一边分析着笔者的话语,虽然这个过程花费了一点时间,但是大家最终解答了笔者的问题。
        综上,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上几点教学途径,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唐克明.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的方案[J].成功(教育),2013(06).
        [2]谢海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起点[J].思维与智慧,20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