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作者:张慧
[导读] 将语言教学游戏化是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地依据教学目标,适当地融入游戏因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摘要:将语言教学游戏化是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地依据教学目标,适当地融入游戏因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力求丰富幼儿的内心体验,促进幼儿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努力将游戏活动和语言领域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游戏环境,引领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知识。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学;有效应用
        目前,在语言领域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追求游戏的愉悦性功能,却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知识的习得,影响力幼儿对文本的理解,对于游戏活动的难度水平把握地不够恰当,总是出现过难或过易的情况,导致游戏活动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阻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重视营造丰富的、生动欢快的游戏环境,逐渐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经验对文本进行自主地理解,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通过音乐游戏塑造故事情境,提高语言教学的“可玩性”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来塑造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境,有效地引起幼儿对文学故事的好奇和关注,推动幼儿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给幼儿的多种感官带来一定的刺激,不断提升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让故事自始至终与音乐游戏密切连接,尽可能地把音乐游戏当作整个文学故事的载体以及故事情境中的部分内容,便于幼儿利用自身对音乐的听觉、节奏的面感性来逐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从而促进幼儿对语言知识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着较强的专注力,并体验到语言交往的乐趣所在,逐步提高语言教学的“可玩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吴刚折桂》时,设计以下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向幼儿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大致内容是:“吴刚住在月亮上,他的工作就是伐木,咯咯哒、咯咯哒,用力砍,砍倒了桂树回到地面上……”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关注,给幼儿的听觉带来一定的刺激,使幼儿对接下来的内容更感兴趣。其次,教师组织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一个小游戏,由教师扮演“吴刚”,引领班内的幼儿按照节奏开始“砍树”,幼儿们一同喊着“嘿咻嘿咻”的口号,形成一片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要求幼儿根据音乐游戏来总结这个简短的小故事,通过音乐游戏来塑造故事情境,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提高了语言教学的“可玩性”。
        二、适当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增强语言教学的“丰富性”
        运用游戏来发站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教学中多需要的,教师要引导幼儿掌握与其他同伴共同游戏的具体方法,使幼儿在合作游戏中进行愉快的交流,从而丰富学习语言表达的个人体验。为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开展角色扮演类的游戏活动,而不是以往单一刻板的游戏,既要给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也要初步锻炼头儿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幼儿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让幼儿能够完整地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从而加强幼儿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增强了语言教学的“丰富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时,设计以下游戏活动。首先,教师让幼儿自愿地与其他同伴结组,分别选择胡萝卜爷爷、兔子妈妈和小青蛙这三个角色来进行表演,初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其次,教师要求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将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幼儿甲(扮演胡萝卜爷爷):“今天要出门旅游去,因为我的刮胡刀忘记带了,所以我的胡子很长很长。”幼儿乙(扮演兔子妈妈):“咦?胡萝卜爷爷,你今天没有带眼镜啊?”幼儿丙(扮演):“啊!刚刚我再跳绳,不小心把胡萝卜爷爷的眼镜甩掉了。”……最后,通过合作游戏,幼儿们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与其他同伴进行更加流利地沟通,增强了语言教学的“丰富性”。


        三、借助绘画游戏发展创作能力,保证语言教学的“自主性”
        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熟悉的场景来展开绘画也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借助绘画游戏来设计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幼儿通过绘画的形象来讲述某一件故事,通过画笔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也有利于幼儿在玩中学,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更多的空间去“用画笔说”,使幼儿保持着新鲜感极强、更加高兴致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地选择画笔的类型和颜色,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诉说的内容,保证语言教学的“自主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走!去郊游》时,设计以下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投影中出示的活动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在周末参加的一次郊游活动,从而推动幼儿在班内进行自由地讲述和分享。其次,教师要求幼儿自由地选择画笔的类型和颜色,完成 “我画你说”的小游戏,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象来讲述上次郊游活动的具体情节。其中有一名幼儿画了大树、茄子、太阳还有小人儿,教师指名另一个幼儿尝试将这些事物连起来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幼儿:“在出太阳的时候我们去郊游了,然后她看到了绿色的树,在郊游中她还和同伴一起摘了茄子,她笑了。”最后,教师组织幼儿互相讲述自己的郊游经历,给幼儿提供一次欢快的分享空间,既锻炼了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有保证了语言教学的“自主性”。
        四、准确地把握游戏的难度水平,实现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语言领域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地实现互相渗透,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的完成逐步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幼儿语言的理论知识,应该冲破该领域的束缚,适当地融入教学游戏,准确地把握游戏的难度水平,要让游戏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接受程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对幼儿形成合理的挑战,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经验水平对语言知识进行重新地建构,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稳步提升,最终实现游戏和语言领域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例如,教师在教学《啪啦啪啦砰》时,设计以下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引领中班的幼儿来模仿小鼹鼠刨土的动作,要求幼儿一边做刨土的动作,一边说出“啪啦啪啦”四个字。其次,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箱子(含有各种长在地底下的食物)当作地洞。请几名幼儿轮流将手伸到箱子里刨土,来加深幼儿刨土的真实体验,并让其他的幼儿一起跟着做动作,一边说出“啪啦啪啦”、“砰”这两个词。然后,幼儿将自己抛出的东西向大家展示,并说出“××是长在地底下的食物”。后面的幼儿依次刨土,展示食物,并说出“啪啦啪啦砰”这个词语以及“××是长在地底下的食物”这个短句。最后,通过游戏的完成,最终实现了游戏活动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语言基础和经验,努力将游戏活动和语言领域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设计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益智游戏活动,为他们营造丰富的、生动愉悦的游戏环境,不断丰富幼儿的内心体验,使幼儿能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新授知识进行自主地构建,准确地控制好游戏活动的难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的完成逐渐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有效地增强游戏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美妮.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策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6):110-113.
        [2]王淑娟.依托多媒体技术促进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组织方式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195.
        [3]赵雪利.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