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环保,会低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环保教育的渗透及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作者: 陈凤霞
[导读]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保护环境成为人类生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保护环境成为人类生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应该对学生从小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保教育   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历史告诉了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因此环保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环保教育逐步渗透与落实,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一、环保意识有机的渗透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单元就是初步向小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知识的。而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则是更多地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深入研读两册教材以后,我发现教材对环保教育的渗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层加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课程对环保知识的渗透非常巧妙。二年级的学生,什么环保,什么生态平衡呀,他们都不懂。可是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单元包括: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第10课《清新空气是个宝》。第11课《我是一张纸》,第12课《我的环保小搭档》。这几篇文章从二年级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讲起,让他们逐步了解水、空气、纸张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它们的被人污染、被浪费的现状,懂得要珍惜爱护它们。再到《我的环保小搭档》,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找一找身边的环保小搭档,让学生尝试参与到保护环境当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低年段从学生的身边小事培养环保意识,中年段紧靠着学生的生活开展环保教育。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着重让学生联系生活,亲身实践,做一些恰当的调查研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责任感以及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通过学习,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大提升,拥有更强的环保能力成为生活中的环保小卫士。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学中,一味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下降,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民谚有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创设一些孩子们较为喜欢的方式教学,增进课堂的趣味性,让环保意识逐渐在学生的脑子里生根发芽。
        (一)看绘本,引读导问。
        《道德与法治》课本图文并茂,非常吸引小学生。我们要善于运用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二年级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正文底下有一个绘本小故事《爷爷家的洗脸水》,图画连成一个小故事,故事讲的是:小女孩来到农村的爷爷家玩,发现爷爷用脸盆装了一点点水洗脸,跟她在城市直接打开水龙头用自来水不同,爷爷洗完脸还舍不得把水倒了,中间有一幅图打了一个“?”这就需要孩子们自己的深思,“爷爷留着用过的水干什么呢?”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由于图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不一样,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出现,再引导他们通过前后图画连接,明白原来爷爷留下的水还可以浇菜地。这种行为就是节约用水,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
        这种通过看绘本,顺势提问引导他们思考的过程,既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发散了思维,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些用过的水还有别的用,不要浪费,要珍惜每一滴水。


        (二)巧用讨论栏,领学生多思。
        第10课《清新空气是个宝》,文章里面有一个“空气污染小调查”,我们提前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写下来,然后到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分析。这样他们就能够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保护空气,课堂上制定“我的清新空气保护计划”,以此明确自己该怎样保护空气。有的同学说:“我家离学校很近,以后跟爸爸妈妈走路来上学。”有的同学说:“我们几个是住在同一条小巷的,我们以后可以拼车上学。”还有的同学说:“以后,我经常给我家附近公园里的小树浇水,让它们快快长大。”
        此时,老师还应追问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呢?同学们沉默了。但我还是鼓励他们要试试。当然,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我们学习的过程,争取家长对孩子保护清新空气计划的支持。这既是对孩子的环保意识行为的支持,也希望达到“小手牵大手”实行环保意识深入每家每户。
        (三)节约用纸,成果展示。
    通过第11课《我是一张纸》的学习,同学们明白每一张的制造,都会破坏我们的环境。生活中许多的同学随意浪费纸张。学习中,我们提倡同学们举办一次“珍惜纸张”成果展,可以把没用完的本子撕下来,都订成计算本;期末比比谁的画画本厚;谁的作业本是完整没撕过的;谁用的作业本少等方式来展现“珍惜纸张”。有了这个展示以后,同学们意识到节约用纸也很容易。
        (四)走进生活,调查研究。
        中年段的学生确信眼见为实。四年级的教材安排了许多让同学们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因此,他们了解了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机;对生活垃圾的产生以及怎么处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懂得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从小树立了环保意识。
        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的学习当中,孩子们了解了地球变暖对环境和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明白要过低碳绿色生活,减少碳排放和进行碳补偿。在“减少我们的碳排放”这个活动中。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一下本月家里的用电量记在本子上。讲到相关内容时,每位同学用书中学到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家庭用电消耗度数×0.785=?千克”,算出自己家的碳排放情况,数值最大是碳排放最多的家庭即最大耗能家庭;数值最小即为低碳生活家庭。同时,让他们回忆他们家庭的耗能源在哪里?怎样做才能减低碳排放量?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增强居家减低碳排放的意识。
        (五)小组合作,出金点子。
        中年段学生思维特别灵敏,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就行了,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深入领悟。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塑料垃圾危害很大。此时,他们一边倒地认为不能再用塑料了,白色污染太大了。接着,出示了一组思考题:如果学校、医院、家里等不用塑料制品,会出现什么情况?先让四人小组讨论生活中不用塑料制品,可以吗?此时,他们又觉得不可了。这样,他们就在用塑、禁塑之间产生了矛盾。然后,我组织大组辩论赛,正方、反方在激烈的辩论中深思感悟,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尽量履行限塑令,多用环保购物袋,少用一次性工具。这样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的混合作形式开展活动,同学们的辩证思维得到了发展,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环保教育的设计合理,知识螺旋上升,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组织学习,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懂得保护环境,过绿色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高晓丽.环保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 [J].福建环境 , 1998 (02).
        [2] 罗炜.开展环保教育,创设问题情境[J].北京教育,2002(11).
        [3] 紫芍.国外孩子的环保教育[J].海外家教,20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