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小水电绿色可持续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20/4/24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 22期   作者:谭金星
[导读] 近年,国家转变小水电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绿色小水电建设,
        摘要:近年,国家转变小水电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绿色小水电建设,也发布了《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我市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大量小水电站,在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新要求下,如何实现小水电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水电、绿色发展、可持续
1、韶关市小水电行业发展现状
        韶关市处于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300-2400mm,多年平均降雨量1682.3mm,折合降水总量309.29亿立方米。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与谷地、盆地、平原交错,山峦起伏,山地多呈梯级状,境内江河密布,坡陡流急,水力资源极其丰富。现有约1500多条大小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74.49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有147.37万千瓦,约占广东省水力资源的20%。
        我市水电开发得比较早,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截止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水电站2095宗(全省9814宗),总装机容量171.38万千瓦(不含南水、乐昌峡,全省739.37万千瓦),水电站数量占全省21.35%,装机容量占全省23.18%,水电站数量与装机容量均居全省第一。
        2、小水电对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小水电发电收入和上缴税收是粤北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为韶关山区经济发展、就业、节能减排等做出了较大贡献。2017年,韶关全市水电全年发电量492665万千瓦时;上网电量478565.37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1.05%;发售电总收入269732.27万元,上缴税金45883.47万元,从业人员14449人,其中技术人员4050人。小水电产业收入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2%,其中乳源瑶族自治县、仁化县、乐昌市的小水电收入占当年当地生产总值分别为11.30%、2.85%、2.51%。我市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就是闻名的“水电财政县”。2014年,新丰、乳源县的小水电收入分别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3%和18.5%,目前约30%的山区乡镇、行政村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小水电。
        小水电是世界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按2017年韶关市火力发电平均标准煤耗327克/千瓦时计算,我市2017年小水电上网电量相当于节约能源折标准煤156.49万吨,减少排放约384.45万吨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50万吨,对促进当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小水电是重要的分布式能源形式,遍布各地的小水电,具有“容量小、分布点多、就近供电、调度灵活”等特点,能较好的适应分散的农村电力需求,对应急供电,保障电网安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市一部分小水电兼具灌溉、供水和发电功能,以“灌溉为主,发电为辅,发电服从灌溉”,利用水电站的调节水库、拦河坝或压力前池所形成的水面,对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促进山区小流域治理,提高河道调蓄能力,防洪防涝,科学调度,减轻水患灾害损失,保持河流基本稳定,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3、我市小水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韶关范围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大量小水电站。市内的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发展区总计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9.4%,韶关市被划入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面积约1016.1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5%。目前我市15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4个、省级11个)内有农村小水电,涉及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小水电站共计276宗(装机容量26.9万kw),占全市总小水电的13.15%。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小水电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都存在追求发电利益最大化而牺牲环境的现象,在利用水利水电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
        截止2015年,全市共有小水电站2095宗,总装机容量171.38万千瓦,达到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的98.22%,占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的116.3%。由此可见我市小水电存在对水利资源过度开发。


        引水式水电站占了绝大多数,而集中建设的引水渠道导致在水库大坝到水电站发电厂房之间的原有自然河道断流干涸,地表水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裸露,导致脱水段环境恶化,造成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有些甚至还造成脱水段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部分山区居住农民也因缺水而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农业收入减少,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被过度开发的河流生态面临威胁,甚至引起一些社会矛盾。
        韶关市小水电开发过程中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开发较早,管理模式落后,整体发电运行效率低下。其中运行20年以上的小水电数量占比34.08%,装机容量占比41.45%,运行10年以上的小水电数量占比95.79%,装机容量占比95.65%。
        4、韶关市小水电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
        1)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水电生态修复
        根据电站对河流生态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电站的装机容量和经济效益情况、设备完好率情况、电站改造潜力情况等对全市小水电站按照“退出一批、限制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四种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在修复水电流域生态的同时将小水电项目改造成安全可靠、保护生态、农民受益、良性运行的绿色生态电站。
        对于不满足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核心保护区要求的;造成河道断流、对生态影响大的;防洪标准低、安全隐患大的;装机容量小、运行时间长,设备严重老化、经济效益低下、改造价值不高的水电站等实施平稳有序退出。
        2)推进绿色改造,生态运行
        依据《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实现河流生态保护与区域水电开发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对现有小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实施安全、环保等方向的技术改造,通过设置生态泄水口、具备条件的增设生态机组、优化发电调度方式、建设梯级联合运行调度系统等措施保障河段生态需水。实现小水电运行与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统筹兼顾多方效益,全面统筹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小水电站绿色改造和整合退出,充分发挥水电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双赢。
        3)建设“互联网+绿色小水电”平台,创新发展小水电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村水电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式转变。推动“互联网+”智能水电站和智能流域管理建设,推进“无人值守、少人值守”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
        利用“互联网十技术服务”等建设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和梯级电站运行协调系统。在所有小水电站安装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监控装置,进行动态管理,保障河流环境生态功能,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统筹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运行,运用流域水文情报预报信息,引导建立流域梯级协作联动机制,建设集中控制系统,统筹各梯级水电站的发电、防洪、调蓄、供水、灌溉功能,实现全流域生态需水量持续下泄,改善河流环境生态。鼓励上下游通过联合经营、统一运行调度与维护,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4)完善开发建设体制,激发水电活力
        科学评价绿色小水电,运用阶梯电价,推动绿色电站的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小水电多元发展,变生态优势为生态效益。充分利用部分小水电站闲置的土地、空间资源,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分布式光伏,拓展小水电脱困、创新发展新门路,实施“水光互补”、“小水电十旅游”等建设智慧小水电。同时利用小水电独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小水电效益的长期性、稳定性、低风险性等优势,通过鼓励和吸纳各类扶贫资金参与增效扩容改造、入股开发新资源点、购买已建水电资产等方式,投入水电站建设和改造,让参股贫困户长期分红受益,使小水电在参与精准扶贫中真扶贫。
        5、结语
        韶关市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等对韶关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小水电转型发展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关于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水电[2016]441号 2016.12
[2]欧传奇 我国绿色小水电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中国水利 2017(08)
[3]乔栋梁?董大富?舒静?安徽省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探讨 小水电2019第4期
[4]余启飞?浅析绿色小水电创建珠江水运 2018年第2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