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单试剂检测阳性献血者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3期   作者:张越
[导读] 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及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淘汰与归队的相关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及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淘汰与归队的相关问题。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某个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对ELISA检测HBV、HCV单试剂反应性及灰区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85558例标本中共检出HBV阳性703例,HCV阳性362例,其中HBV单试剂阳性401例,占比57.04%,HCV单试剂阳性247例,占比68.23%,HBsAg灰区171例,抗-HCV灰区115例。对ELISA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后,共检出HBV DNA反应性标本6例,未检出HCV DNA反应性标本。结论:ELISA检测HBV、HCV单试剂阳性,其假阳性率较高,采供血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献血者淘汰及归队机制。
         关键词:HBV;HCV;核酸检测;单试剂阳性;灰区;献血者归队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有高度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性病毒,据WHO统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者超过2.4亿。我国是HBV高发区,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HBV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两种肝炎可经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有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其中经输注血液制品传播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据统计,我国输血后乙型肝炎感染率为0.1%,丙型肝炎为0.2%~0.4%,因此对于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工作非常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把2016年2月开始到2019年2月期间某个血站采取的85558例无偿献血人的血液标本。这些献血的人员都有按照国家卫生健康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健康检查,而筛选出来的。年龄大约在18岁到55岁之间,所有的人员体检合格标准,HBsAg金标试纸条快速的筛查呈阴性,肝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试纸筛查小于50U/L,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时,用硫酸铜比重方法测量的最终结果是符合具体要求。
         (二)仪器与试剂
         选择的仪器有离心机,冰柜以及自动的加样仪,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仪等等相关的仪器,CTM核酸扩增检测系统。进行HBsAg、抗-HCV检测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厂家的试剂。核酸试剂:也选用二代的试剂。试剂都是有有效期的,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三)方法
         1.标本采集选择这次实验的标本都是采献血者的血袋中取得,放入有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的真空的采血管当中,一共两管,第一管当中没有分离胶,血液的标本使用ELISA检测;第二管当中放有分离胶,使用核算扩增检测,采集血液过后,在四个小时内把核酸检测管进行离心,大约二十分钟,把标本通过专业的运输方式运回,要在冰箱中储存,在三天内做好检测,如果没完成检测,就要进行冷冻储存,温度-20℃。
         2.检测方法使用了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HBsAg、抗-HCV检测,做完检测后,选择ELISA单试剂阳性,还有灰区标本共同进行核酸检测。(1)ELISA试验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用两个厂家的试剂,把选取的标本做HBsAg及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严格规范的去操作。把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是成立的。

试剂S/CO值≥1.0为反应性,检查的血站设置0.7≤S/CO值<1.0为灰区,对检测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检测出阳性或者灰区的相同ELISA试剂做双孔的再次检测,二次检查的结果无论哪个试剂一孔S/CO值≥1时,则判定为阳性。(2)核酸检测使用:将每6份标本取样进行混入,混到同一的混养池,然后进行检测,使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结果解读。把阳性的混样池里面的六份标本做单人份检测。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使用质控,相同批次的进行检测。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保证质量的控制。
         二、结果
         (一)标本中HBV、HCV阳性标本比例:这次的研究的标本中HBV阳性标本有703例,占0.82%,HCV阳性标本362例,占比0.42%;HBV单试剂阳性标本401例,占比0.47%,HCV单试剂阳性247例,占比0.29%;HBsAg灰区标本171例,占比0.20%,抗-HCV灰区标本115例,占比0.13%。
         (二)HBV、HCV单试剂阳性标本于阳性标本占比例703例HBV阳性标本中,HBV单试剂阳性标本401例,占比57.04%;362例HCV阳性标本中,HCV单试剂阳性标本247例,占比68.23%。
         三、讨论
         ELISA是酶联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与酶的催化反应相结合,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利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于血液筛查试验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因其高灵敏度,ELISA易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假阳性,其常见影响因素有试剂、环境、操作、类风湿因子、补体等,ELISA检测出现的假阳性反应,经常表现为单试剂或单次检测呈阳性反应。
         进行核酸检测后,单试剂检测阳性标本及抗-HCV灰区标本中均未检出核酸反应性标本,171例HBsAg灰区标本中,检出HBV DNA反应性标本6例。核酸检测技术有效降低了因ELISA技术缺陷导致的漏检情况,但灰区设置对ELISA检测仍有一定作用。血清学检测后均需进行1次核酸检测,所以采供血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对HBV、HCV检测进行灰区设置,但是灰区设置的方法与范围有待进一步探讨。
         血液筛查ELISA检测试剂灵敏度较高,但对于阳性和灰区标本的结果,我国尚未要求对其作进一步验证,因此检测出现的阳性结果因多数采供血机构没有开展确证试验而无法及时得到证实。根据本血站检测数据,HBV、HCV检测阳性标本中,单试剂阳性占比分别为57.04%、68.23%,于HBV、HCV检测总阳性标本量中的占比较高达60.84%。因检测结果单试剂阳性较高的假阳性率,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被屏蔽,其中不乏因单试剂假阳性而被淘汰的献血者。单试剂假阳性不仅直接导致了血液资源的浪费,削弱了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对因假阳性而遭到淘汰的献血者身心造成了伤害,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血站工作中应珍惜每一个无偿献血者,采供血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对ELISA检测灰区进行设置并建立合理的献血者归队机制,慎重对待HBV、HCV 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无偿献血者的淘汰及归队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晓军,杨文勇,李治鹏.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单试剂检测阳性献血者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016(008):1107-1109.
         [2]李新建.病毒核酸检测在献血者保留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0):36-37+39.
         [3]姜莹,苏武锦,张翙.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00(013):1818-1818,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