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留置中不同封管护理方式的实施对静脉留置输液的应用情况以及安全性。方法:抽选30例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留置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一比一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肝素盐水缓慢推注封管)和研究组(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封管),分组对比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各项凝血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多于对照组,堵管率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测定均低于对照组,就并发症发生率分组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中生理压水脉冲封管在实际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肝素盐水封管,能够提升置管效果,降低患者凝血酶异常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不同的封管护理方法;脉冲正压;留置针;保留时间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方式,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治疗中穿刺的频率,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痛苦,同时能降低反复穿刺对患者血管造成的刺激,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1]。封管是留置管护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留置针静脉输液质量的关键[2],为此,我院通过不同封管方式进行分组对比,并围绕封管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30例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留置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一比一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男女占比8:7,年龄跨度18-70岁,平均(40.41±6.53)岁。研究组男女占比5:10,年龄跨度18-71岁,平均(40.74±6.65)岁。患者均无先天性疾病;无任何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均无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情况;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肝素盐水缓慢推注封管:每次输液完成之后使用100mL生理盐水混合12500U肝素配成10U/ml肝素盐水,抽取2~5ml进行封管,封管时从肝素帽缓慢推入,全部推入之后即可将夹闭留置管封管。研究组使用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式封管:每次输液完成之后使用5~10mL生理盐水从肝素帽缓慢推注,采用推-停-推交替的方法推注,使冲管液在静脉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冲刷干净导管内残留的药物,当注射器剩余0.5~1ml封管液时,边推边拔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套管针内全是封管液,方完成封管。
1.3 观察指标
分组对比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各项凝血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留置针使用情况主要统计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堵管率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分组计算各项指标统计结果后对比;②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实验中凝血酶试验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分组计算各项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③并发症方面统计包含回血、肿胀以及堵塞,分组计算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和(±s)描述,行x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
研究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多于对照组,堵管率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
.png)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试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酶试验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测定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测定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试验结果(±s,分)
.png)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回血、堵管以及肿胀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15例患者治疗时并发症统计中回血1例,堵管0例,肿胀1例,并发症总发生例数为2例,总发生率为13%;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时并发症统计中回血5例,堵管3例,肿胀1例,并发症总发生例数为9例,总发生率为60%,就并发症发生率分组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计算x2=7.034,P=0.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重复穿刺频率,缓解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对于临床护理及治疗工作质量的提升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也是目前临床输液中的重要工具[3]。封管是确保留置针正常使用的关键,提升封管质量对于留置管使用时间的延长和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肝素盐水是传统留置针封管中较为常用的封管方式,在实际封管中需要将肝素以及生理盐水进行合理配比,由于肝素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配比不佳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4-5]。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封管与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不存在配比方面的问题,对于封管质量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作用[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多于对照组,堵管率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测定均低于对照组,就并发症发生率分组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与肝素盐水封管相比生理盐水脉冲封管能够有效提升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能够调节患者凝血酶指标异常情况,并降低患者留置管治疗中回血、堵管以及肿胀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使用生理压水脉冲正压封管在实际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肝素盐水封管,能够提升置管效果,降低患者凝血酶异常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倩. 不同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J]. 母婴世界, 2016, 000(004):163-164.
[2]戴经纬. 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可来福无针接头封管效果研究[J]. 2016, 6(20):228-229.
[3]何永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夹闭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11):97-98.
[4]涂姣.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 2016, 6(9):14-15.
[5]郭志华.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与护理[J]. 医药前沿, 2016, 6(13):266-267.
[6]邓永敏, 许晓丽, 尹红伟, 等.品管圈在小儿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025(006):72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