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化疗的24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120),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心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情绪,确保患者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化疗,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心理干预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妇科恶性肿瘤占比超过15%,其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会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化疗可以抑制疾病发展,提升患者机体健康程度[1]。但是长期化疗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不仅会出现机体不适,还会严重的负面情绪,这会降低患者依从性,不利于治疗计划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期间展开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态,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以240例接受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接受化疗的24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120),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心理干预(研究组)。对照组年龄31—75岁,平均年另(52.14±5.33)岁;研究组年龄32—76岁,平均年另(52.08±5.2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展开心理干预,以下为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在化疗前向患者讲述化疗的必要性、目的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用耐心、友好的态度赢得患者信任,从而更好的疏导患者情绪[2]。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过,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支持,消除患者的无助感。(2)生活指导。化疗期间患者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进而影响到化疗效果。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情况展开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构建良好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此外,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运动内促使大脑产生内吗啡等物质,这有助于改增加患者愉悦感,转移患者注意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反应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分值越低,患者情绪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分,x±s)
.png)
3讨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来讲,化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意义。但是长期接受化疗也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也会大大降低。对于心理状况不佳的患者来讲,癌细胞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因此变差。因此,有必要在患者化疗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情绪[3]。常规护理多以疾病为中心,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在提升患者依从性方面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干预更重视患者的精神需求,除了必要的干预措施外,护理人员还会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在连续、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下,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得到有效改善,从而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提升化疗效果,此外,心理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以更好的态度服务患者,这可以充分赢得患者信任,从而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发生。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相比,心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P<0.05)。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情绪,确保化疗质量,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利莎.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2):299-300.
[2]沙莎.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7,41(09):906-907.
[3]叶宇,张风贞,林玉霞.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心理护理方法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