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4期   作者:曹阳光
[导读] 探讨急诊护理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2)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实验组(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分诊、急救、球囊扩张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方案干预能够提高抢救的效率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流程优化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过程,护理流程对抢救的成功率与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利用急诊护理再造流程,能够实现对护理工作的重新规划,可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高效性[1]。为验证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84例,评价了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84例,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实验组(n=42)。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1~75(63.15±4.6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3~11(4.11±2.28)h,实验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2~73(63.51±4.4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2~10(4.25±2.31)h,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基于传统护理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化验、监测、治疗等工作。实验组则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院前急救,接到120电话后,2min出车,并在赶往现场期间,和家属联系,评估症状、发病原因等,完成病情预先评估,准备好抢救设备。指导家属进行基础护理,合理摆放体位,松开衣服,不可搬动,如有条件,可吸氧。到达现场后,立刻将患者送上救护车,完成体征观察、体格检查,维持呼吸畅通,建立静脉通路,并行体征监测,必要时使用药物等。(2)急诊室急救,要求在车上与院内医师、护士联系,将患者资料、体征、症状、病情等反馈给院内,做好接诊准备。患者入院后,疑似心梗者,送入抢救室卧床,并行床旁监护,采血查血常规、凝血、心肌标志物等,一旦确诊,即可行PCI术准备。迅速建立左下肢静脉通路,完成过敏测试,服用药物,备皮、排尿,并行心理疏导、保暖等工作[2]。在导管室中,准备好记录单,安排好抢救设备等。送入导管室后,即可进行手术治疗。(3)出急诊室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要求卧床休息,并遵医嘱进行镇痛护理、用药指导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1)对比抢救效率,指标设定为分诊、急救、球囊扩张与住院时间。(2)对比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率
实验组各流程所需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效率对比表   (x±s,min/d)


2.2抢救成功率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36/42),高于对照组69.05%(29/42),P<0.05(X2=7.929,P=0.005)。
        3.讨论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起病急且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对于本病,临床多采用PCI术治疗,但该术式治疗的效果和发病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积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急救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就本次研究所采用急诊护理工作来看,加强院前护理,可在节约抢救时间的同时,尽快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再加上院内急救措施,则可避免传统诊疗在各个环节所延误的时间,有利于让患者尽快接受治疗。再加上出急诊室后的护理,则有利于维持患者状态的稳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急救效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故可认为急诊护理方案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方案干预能够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抢救效率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观察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1):58+61.
[2]王春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3):16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