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探区处理解释一体化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5期   作者:张传强
[导读] 处理解释一体化就是在面对勘探中存在的地质现象或问题时,从地质与地球物理两个角度出发
         摘要:处理解释一体化就是在面对勘探中存在的地质现象或问题时,从地质与地球物理两个角度出发,共同研究该问题形成的原因,并从分析处理各关键环节对该问题的影响。整个分析过程遵从实事求是原则,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利用新的一体化成果数据,再次进行分析研究,验证最终的分析与结论。
         关键词:处理解释一体化;勘探;地球物理;时间偏移;
         作者简介:张传强,男,籍贯山东莒南,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震资料处理与方法研究,E-mail:zhangcq789@qq.com。
0 引言
         胜利探区一体化工作总体思路是从地质出发,回归地质。解释人员在对叠前时间偏移成果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叠前时间偏移未能解决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多方解释人员与处理项目组共同进行探讨,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存在的地质成因,在了解地质基础上,处理人员充分分析基础资料,确认关键环节、关键参数、偏移方法等对存在问题的影响,整个处理过程中需要解释技术支持,共同认识、共同探讨。解释人员对完成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进行解释分析应用,并将应用情况反馈指导深度偏移模型的建立,修正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完成最终叠前深度偏移工作,对最终叠前深度偏移数据进行分析应用,验证项目初始,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地质成因分析。
1胜利探区一体化模式分析
         胜利探区一体化模式是以胜利探区某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1]为基础,不同于以往的勘探项目。整个项目的工作模式抛开原有的思路重新分析。
         原有的一体化模式主要结合点为叠前时间偏移的剖面检查,并提出问题,处理人员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然后对整改剖面进行检查,并提交验收,完成项目全部工作,将数据出站。
         对于目前勘探目标的精细化、复杂化,叠前深度偏移的常规化,两者都对速度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的采集方式为小面元、高密度采集,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体对硬件设备提出要求。处理人员少,处理任务多,软件设备也急需升级。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大批量的运作困难,处理周期长。面对这些问题,探索一套适合当前形势的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模式是当前处理解释面临的重要问题。


2 胜利探区一体化模式研究
         针对胜利探区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人的一体化、项目组一体化、软件一体化的情况下,处理解释的一体化,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向处理前伸,处理向解释后延[2]。
         解释向处理前伸,目标是让解释人员了解处理关键环节及参数对成像的影响,从地球物理角度去认识或思考资料中存在的地质现象或问题。同时通过对处理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处理中不可避免的多次波等噪音在剖面上的表现形式,对其形成客观的认识;认识偏移存在的划弧现象,并了解其与断面波成像的特征差异。在非理论状态下的地震资料上,能做到有效识别。
         处理向解释后延,目标是让处理人员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特点,了解地质区域内井速度趋势,增加对各地质现象的认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了解资料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其表现形式,以地质目标为分析核心,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胜利探区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应用的实际情况,三方解释人员根据时间偏移数据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统一汇报讨论,确定好问题目标,处理人员从原始资料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从地质与地球物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处理解释人员共同研究,形成统一结论,根据结论认识实施针对地质目标的叠前深度偏移[3]。在原始资料特征分析、新方法、参数测试方面,解释人员参与新方法的参数选取过程中,以叠前时间偏移测试剖面为分析依据,所有的参数及方法测试落脚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在深度域速度建模方面,解释人员提供层位与井数据,利用井速度与层位进行约束,建立较为准确的叠前深度偏移模型;在数据应用方面,处理解释人员对数据形成统一认识,在应用过程中,处理人员随时了解地质认识情况,解释人员根据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完成最终的数据叠前深度偏移工作,对最终数据进行分析应用。
          3 结论
         胜利探区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实现是个复杂的过程[4],以往的结合模式基本适合叠前时间偏移,但对于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来说,简单的结合并不能让处理人员掌握未知的构造方向,这需要解释人员更多的参与,特别是在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一体化运行机制还需要在项目的具体运作过程中,不断的探索。
中文参考文献
[1] 渥·伊尔马滋.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3] R.E.谢里夫,L.P.吉尔达特.勘探地震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5] 凌云研究组.地震分辨率极限问题的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4):435~442.
[6] 凌云研究组.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评价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5):543~5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