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瘫痪是脑外伤、脑血管意外之后所产生的症状,且瘫痪的程度往往对患者的心理与自理能力有所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予有效护理,其中在下文中简单分析了康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护理对策。
1、肢体瘫痪患者康复护理的难点
首先,大多数患者因为缺乏医学知识,对肢体瘫痪之后的康复程度不了解,且因为瘫痪而丧失信心,对于护理人员所给予的教育不关心,特别是当护理人员指导这一类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时候,部分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负担,从而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而言,因为理解能力有所降低,对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不了解,对各类医疗保健知识感觉比较抽象。其次,受到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部分患者来自于农村,缺乏固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康复治疗过程当中会担心医疗费用过多,所以在这里情况下,患者对医疗费用的关心程度远远高于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甚至希望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
2、肢体瘫痪患者的基本特点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所呈现的特点包括两点。第一是存在孤独感与被遗弃感,大多数子女因为忙于工作学习,无暇顾及老年人,这样一来则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孤独感,护理人员在向患者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知识的时候,这部分患者会出现抵抗现象,对康复护理造成影响。第二是记忆力比较差,主要是因为脑受到损伤之后,伴有后遗症,且因为年龄比较大,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记忆力与听力出现减退,这样一来,大多数患者不易掌握肢体功能锻炼的,从而增大了护理的难度。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特点同样包括两点,首先,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患者的角色,这一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现如今需要躺在医院之中不能护理,所以会对护理人员所提出的教育不屑一顾,如此则导致康复护理工作难以进行。其次,因为肢体瘫痪,大多数患者内心比较焦躁,想要尽快恢复,但是效果不明显,从而会出现垂头丧气的现象,甚至会对康复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有所怀疑。
3、肢体瘫痪患者康复护理的对策
3.1卧床期护理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比如像侧卧位、仰卧位,并且还要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从本质上减少压疮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患者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之后,要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试试被动按摩、被动肢体锻炼,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局部位置血液的循环,减少肌肉萎缩现象的发生。
3.2心理护理
在发生肢体瘫痪之后,绝大部分患者难以适应,从而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学会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积极引导患者,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此外护理人员还要以成功案例的方式为患者讲解他人康复治疗的效果,以此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此外,还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严格意义上分析,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在康复护理过程当中接受优质护理,所以护理人员要热情周到,保证护患关系的融洽性,及时倾听患者的心声,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经济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护理。
3.3讲究宣教方式
宣教方式对护理的有效性有所影响,其中可以从四点出发,第一点是个别教育,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问题掌握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指导,第二是要采取直观形象教育,严格按照患者肢体瘫痪的程度进行教育,可以由护理人员先示范,然后再指导帮助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反馈,让护理人员能够自觉进行康复锻炼。第三是强化训练指导,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而言,因为年龄比较大,记忆力减退,所以在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讲解,督促指导加深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理解,比如通过现场说教,可以对同病种康复病例加以介绍,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3.4进行运动功能恢复
从内容上分析,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包括了坐、立、行的训练,在患者接受治疗一周之后,要实施坐位训练,其中,对于初期患者而言,要采取小范围的坐姿,随着承受能力的不断加重,增加坐的角度。另外当患者坐位平衡训练有所效果之后,要根据其病情转向为站立训练与行走训练,在站立训练与行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有节奏的进行训练,依据患者行走的姿态以及走路的稳定程度增加时间与难度。需注意到的一点是,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患肢加以了解与观察,是否出现疼痛与肿胀现象,假如在冬季不可将患肢暴露在空气中。
3.5完善康复计划
完善康复计划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性,需要改进住院环境,减轻患者的压力,另外还要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训练开始的时间、初始拉伸的角度、训练进展等等。
3.6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之前,由护理人员督促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主动康复训练,增强肢体关节与肌肉力量,另外还要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出院之后的康复情况。
总而言之,肢体瘫痪对患者的打击比较大,所以康复护理过程当中难度比较多,对此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功能,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