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3期   作者:秦冬梅 李慧 鲁丽
[导读] 目的:分析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
        【摘 要】 目的:分析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收治的 10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此之前于我院急诊科中接受治疗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其救治效果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急诊危重症;救治效果;预后
       
        对于急诊科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而言,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同时也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如何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上的主要问题。而部分研究显示,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一般无法取得较好效果[1]。而全程护理干预则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本研究中即分析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1年内在急诊科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数量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平均(38.56±4.12)岁。另需收集我院在此前1年内,即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在急诊科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数量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平均(38.25±4.29)岁。其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即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接诊时的护理:在患者进入到急诊科后,即需对其实施相应护理。护理人员一方面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和家属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了解到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等。尤其是若出现了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为其提供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处理。若出现了创伤,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将伤口进行有效包扎,避免失血量过多。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等情况,需实施心肺复苏、启动紧急 PCI等措施,以免病情加重。此外,在前往接诊的途中,护理人员应提前叮嘱家属不可以乱动患者的位置,需要等待护理人员到来之后给予相关病情评估和诊治,并为家属做心理辅导,以便家属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顺利配合自己的抢救工作开展。
        分诊护理:在接诊护理后,患者病情可得到基本的控制。在此期间,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分诊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进行科学评估,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等,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诊处理。对于 I-II 类危重患者,需将其立即送入到 ICU 中进行护理和抢救,避免威胁其生命。
        抢救配合:在分诊护理完成后,护理人员需立即为不同危重等级的患者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需分析患者症状,并根据其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若发生了呼吸困难情况,需建立起呼吸通道保证呼吸畅通。另外也需要对生命体征等信息进行有效观察,包括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率等,通过这种方式可随时了解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需随时做好急诊手术相关准备,一旦需要手术治疗可立即对患者实施手术。
        抢救后的护理:在抢救完成后,也需要对患者实施完善的护理。若患者病情稳定,可继续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做好基础护理,即需要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需要做好体位护理,并避免压疮的出现。大多的患者在术后有可能出现并发症,例如伤口感染,疼痛感强烈等,同时他们术后的心理也会更加脆弱一些,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叮嘱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乱动引流管或置管外,以免导致导管压迫、导管脱落,还需要及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安慰,帮助克服对疾病的紧张和不安情绪。需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饮食,提供蔬菜、牛奶和鸡蛋等食物,尤其需要避免刺激性和辛辣食物的出现。在患者确认可以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做好病情随访,叮嘱他们按期复查,由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以便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1.3 观察指标。
        需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全部有针对性的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用x2检验,用P<0.05代表2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0)。观察组死亡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0)。
3讨论
        在对于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而言,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死亡[2]。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成为了当前临床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并且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研究中显示,常规护理实际上并不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因此需找出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虽然也能够在相对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妥善安排好各种病情不同的患者去相应的科室里进行诊治,但是依然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不能使患者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有效达到减少医患纠纷的目的。因此,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与之相比,而全程护理干预则能够较好的改善这一缺陷。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传统护理中的缺陷。传统护理往往仅能够关注到患者入院后的情况,并未对患者整体状况进行观察和探讨[3]。但在这样的护理方法下,实际上并不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护理效果也并不好。而全程护理干预关注到了患者整体情况,可对其实施全程的护理,护理效果明显更佳[4]。通过应用全程护理的方式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帮助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使护理人员能够更有效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护理理论相结合起来,做到以关怀患者为基础,全程以他们为中心考虑护理工作的进行。从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就可以对他们进行病情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并针对其实际所需的护理需要进行完善与之对应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展开。此外,全程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赖,使患者能够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更加信赖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拥有面对疾病的勇气,医院的相关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因此,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为临床上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经验。本研究中也对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本研究中显示,通过使用全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说明,全程护理干预可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起到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能够产生更好的影响,可显著提升抢救成功几率,在实际的护理中有较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莹. 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8,  31(24):186-187.
[2] 袁静玉. 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52):129+133.
[3] 陈贵静.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9):143-145.
[4] 罗瑾梅, 曾帆.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23):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