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陈强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陈强
[导读] 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一项当前建筑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操作
       摘要: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一项当前建筑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操作技术,具有噪声小、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施工人员借助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增强建筑基础的稳固性,优化建筑建设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该技术应用的具体操作,进一步提高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1导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人们对于建筑物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建筑技术同样需要做到不断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此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展开。工程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价值显著,能够在地基建设中提升其承载能力,也可以在工作中使得压降土壤的密度不断增加,地基的稳定程度进一步增加,也就为后期施工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了保证。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各种地质环境中的适应性较强,并且其技术的发展程度较高,也就使得施工工艺简单,并且安全。
        2钻孔灌注技术的运用的问题
        2.1桩底密封问题
        在灌注桩时,容易遇到桩的底部出现没有完全密封的情况,钻孔完成之后,出现泥浆渗透出来的现象。在进行钻孔灌注技术的时候,要求导管与桩底的间距不能过大,一旦间距过大,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将导管完全被埋住,影响后续施工的开展。从大量的灌注实践来看,导致桩的底部出现不完全密封现象的原因有:清孔工作未全面到位,存在于导管中的混凝土残渣较大,导致桩底不能够完全密封;在进行灌注前,对于钻孔上的钢筋骨架的放置不科学,致使混凝土灌注难以对准桩,增加了灌注混凝土的难度;存在于导管和桩底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导致桩底的缝隙大,灌注混凝土时出现泄露。
        2.2孔壁出现坍塌问题
        钻孔灌注桩技术运用中壁孔坍塌的现象,也是危害工程安全的实际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钻孔工作是护壁自身的承载能力较低,也就在后续工程中容易出现实现负载超过其阈值的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实际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受到了限制,土质限制也就导致了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和泥浆填充工作的稳定性不强,难以凝固,当遇到外界冲击时也就导致了坍塌现象出现;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配比不具备科学性,泥浆比重不合理,也就在钻孔中速度过快导致孔壁开裂现象。开裂坍塌之后的泥浆残渣也就使得其他桩柱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整体也受到了影响。
        2.3灌注导管出现的问题
        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中灌注导管时可能出现提漏和堵塞两种现象,也会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的成果。出现导管提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灌注泥浆混合比例失调,太粘稠导致了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实现了测算高度失误的现象,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导管掩埋深度不合理,浇筑工作难以顺利完成,因而出现了提漏问题。另外过于黏稠的泥浆也是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施工时间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不断延长,浇筑工作结束后后期的处理步骤并不完善,尤其是残渣清理不及时的现象,就导致了管道堵塞。
        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在成孔操作中的应用
        成孔操作是钻孔灌注桩技术落实的基础,施工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技术参数,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桩孔的质量。在成孔操作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钻孔灌注桩技术,通过低锤密击的方式,来构建桩孔。在此过程中,其中具体操作方案的制定,应该以施工现场的土壤情况作为依据,确保冲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由于部门地区的土质较软,为了保证桩孔在结构方面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可以在锤击过程中适当加入小石子,来增强结构的密实度。就目前来看,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能够在建筑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构建出套管成孔、泥浆护壁成孔等多种不同的成孔方式,同时施工噪音也比较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应合理使用该技术来进行成孔操作,优化桩基础的建设效果。


        3.2在钻孔护筒埋设中的应用
        钻孔护筒能够起到隔离地表水、预防孔壁坍塌、保护孔口等作用,是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施工人员要利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来做好钻孔护筒埋设工作,保证施工操作的顺利完成。在钻孔护筒埋设工作中,待地表杂物清理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要用专业仪器来确定施工的具体位置,并在具体埋设操作之前,仔细检查钻孔护筒的质量,保证其性能可以达到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的标准。此外,施工人员还应当控制好护筒的高度,保证其能够与桩基础的位置条件以及桩孔径契合,并把控好护筒离地面的高度,从而有效落实护筒的孔口保护功能。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注意控制好护筒埋设的位置,将其中心位置与桩中心位置之间的误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从而保证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顺利应用。
        3.3在成孔后整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钻孔灌注桩技术中,成孔整理工作是保证后续桩基础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要仔细做好整理工作,以此提高该技术的落实效果。在成孔整理工作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人员要通过调整、检测桩孔的状态,使桩孔进一步契合后续的施工操作。在此过程中,保证清孔工作的彻底、无遗留,是提高后续操作质量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清孔工作需要进行两次:第一次的工作内容主要为测量,并确认桩孔的尺寸符合后续操作的标准;第二次清孔是为了确保桩孔内部的清洁,同时观察孔内流出的水是否清洁,在各方面参数达标后,才能判定成孔整理工作完成。例如:在整理工作后,经过测试,桩孔底部的泥浆黏稠度为28Pa/s,密度1120/cm2,其中含砂率为6%。根据标准,桩孔已经达到了后续水泥灌注操作的标准,施工人员可以判定成孔整理工作完成。
        3.4在钢筋笼制作方面的应用
        在钢筋笼制作方面,施工人员要保证其具备合格的质量,并结合当期的建筑施工要求,来选取合适的钢筋规格,保证钢筋能够稳定支撑水泥的重量。由于钢筋笼制作中包含钢筋的截断、弯曲、焊接等环节,为了增强钢筋连接的稳固性,施工人员要规范化自身的操作,严格按照既定的工序来落实制作工作,保证钻孔灌注桩技术落实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重视主筋的制作,并注意选取完整的钢筋条作为主筋的材料,同时在焊接方面要防止弯折现象的发生,增强主筋的牢固性,提高技术应用的效果。此外,制作操作中的相关参数应当被严格落实,如钢筋焊接长度要保持在50cm以上、操作误差要小于20mm,从而进一步增强钢筋笼的质量,保证建筑建筑工程的建设效果。
        3.5在钢筋笼安装方面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做好钢筋笼安装,为桩基础构建内部支撑框架。钢筋笼安装环节在操作上要以秩序为重,保证施工的标准有序。首先,施工人员要进行钻孔尺寸检测以及探孔位置检测,明确安装操作的方向,避免出现较大的偏差。如果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阻力或障碍,可以将钢筋笼进行左右旋转,从而利用这种反正结合的旋转力,来进行安装工作。其次,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笼在质量方面的稳定性,避免在钢筋笼安装过程中,产生磕碰,损坏钢筋笼的结构,从而确保钢筋笼能够被顺利放入桩孔中,为桩基础提供牢固的内部结构支撑,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地基的稳定程度和承载力,也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其自身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于其施工要点进行控制,更好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郝靖.浅析预应力管桩与钻孔灌注桩在建筑施工中对比分析[J].四川水泥,2018(8):255.
        [2]马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7(12):154.
        [3]刘杰斌.探究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7(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