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军事思想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孙子兵法》与我国海洋战略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5期   作者:曹直
[导读] 科技进步带来了战争形态的迅速变化
         摘要:科技进步带来了战争形态的迅速变化,但战争的根本规律是相对稳定的。现阶段我国正努力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如何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海洋战略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课题。《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军事学著作,对于我国海军的发展、海洋战略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试图从《孙子兵法》 的军事战略思想出发,分析其对于新形势下构建我国海洋战略的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 海洋战略 现代战争

         一、《孙子兵法》与新形势下的战争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战国,彼时的战争主要在陆地上进行,以步车协同的冷兵器作战为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作战方式已与《孙子兵法》成书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但就战争的基本要素和规律而言,《孙子兵法》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孙子兵法》中,战争的基本要素为五事七计,五事为道、天、地、将、法,七计为主孰有道、天地孰得、兵众孰强、士卒孰练、将孰有能、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孙子兵法》强调战前“庙算”,即多层次多方面备战并进行战略评估,进而选择是否开战以及如何开战。冷战结束后,高技术局部战争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模式,战场空间横跨海陆空天电五个维度。信息化战争使得武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武器制胜论”的声音也甚嚣尘上。在此形势下,《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思想在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战篇》中提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可见《孙子兵法》充分认识到了武器装备对于战斗力的重要影响,但同时孙武也并未陷入武器决定论,七计中的“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正是对人的因素的强调,《作战篇》中对于人的精神因素也有着重要的论述。现代战争是人与武器的结合,决定性因素是人对武器的使用,而非武器本身,孙武的军事辩证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技术进步带来战争形式的转变也体现在战争的空间、规模上的变化,与《孙子兵法》成书时的陆战不同,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现代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催生出国家对于发展海权的需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其具备为联合部队提供战略海运、海上防御和对陆纵深打击能力。军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进行引领的导弹技术的进步使海军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常规战略性打击成为可能。上述影响使海权的范围开始从远洋公海扩展至沿海地区并直抵大陆纵深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习主席也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在不同场合强调经略海洋的重要性。从古代传统军事思想中汲取经验对于构建我国特色的海洋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都要围绕着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谋略战、外交战、情报战、威慑战等。信息化战争是建立在先进科技基础上的信息获取、控制、使用的全方位较量,这正是《孙子兵法》所强调的谋略思想的进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对信息重要性的强调。
         无论战争的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要素是一致的,后勤补给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马岛海战中,英军正是借助阿森松岛以及南乔治亚岛作为跳板,缩短了补给路线,解决了远洋作战的后勤问题。
         马岛登陆前,英军为解决本土距马岛1.3万公里超远距离作战带来的补给困难,首先借用了位于南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岛……英军将其作为物资集结中转基地,使其补给距离缩短了一半多……在正式对马岛发起进攻前,英军特混舰队为进一步缩短补给距离,又攻占了位于马岛东南1287公里的南乔治亚岛,在此建立起登陆作战的前进基地。这样,英军后勤就为登陆部队形成了由“本土后方基地—阿森松岛中间基地—南乔治亚岛前进补给基地”的补给链,有效地保障了远离本土作战的特混舰队。
         《孙子兵法》中说:“故智将务食于敌,敌食一钟,当吾二十钟,箕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所谓“务食于敌”即是就地取材、以战养战的措施。这可以避免从后方运送补给的艰难和消耗,同样也减少了补给路线被阶段的危险。英军先是借用阿森松岛作为跳板,有效地缩短了补给路线,减轻了补给压力,其后又通过占领南乔治亚岛的方式在有效削弱敌人的同时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前沿补给阵地,为后续的进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英军灵活有效地建立起补给线的方式正与《孙子兵法》中“务食于敌”的思想异曲同工。这说明《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孙子兵法》与军事制度建设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海洋战略的构建绝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谋划与行动,真正的海洋大国、海洋强国一定是有着强劲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国家。军事的发展从来都要仰赖于综合国力的支撑。“五事七计”中的“法”不仅指的是军队内部的规章制度,更是一个国家在制度层面的优势。军事上的竞争与对抗依赖于国家实力,同时也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

苏联海军的失败正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多层次多方面的痼疾。
         1988年在乌克兰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前苏联唯一的一艘核动力航母,1991年,只完成3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遭遇苏联解体,由于拨款中断,施工停止,后来被美国两家公司以150美元一吨的价格将其收购,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在船台上被解体。在设计中,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战斗能力将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苏联也将依靠着此舰的下水大大提升其海军实力。但宏伟的蓝图却最终胎死腹中。这并非技术不能过关,而是国家实力对于军事发展的支撑不够。
         相比之下,美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正是基于强大的国家实力和完备的规章制度。《形篇》中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是指善于佣兵作战的人,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这正是对于美军成功原因的概括。苏联正是失去了“先为不可胜”的可能,随后甚至都没有走到交战的地步就颓然倒下。
         早在二战爆发前,美军就建立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和陆海军联合军需品委员会。在多次作战行动中,这一制度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有利地保障了美军的后勤补给:
         塞班岛登陆时,战役指挥官专门委托一位重要军官统一领导海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海岸勤务部队。具体分工为:海军的海岸勤务部队负责把供应品由运输舰上卸下及向岸上输送;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海岸勤务部队负责管 理海滩上的交通运输,以及接受送到岸上的物资的短暂管理,并将这些补给品分发给所属各部队。师以下的部队也编有专门的补给勤务部队。
         《孙子兵法》强调战争之前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态势,也就是“先为不可胜”,而优势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建立高效运转的军事制度体制是提升战斗力的根本之道。这启示我们在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制度建设,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基于《孙子兵法》对海洋战略的构想
         在《孙子兵法》中,战争被分为四个层次,即伐谋、伐交、伐兵、攻城。现代战争与之道理相通,即在战争之前首先是两个国家战略思想上的较量,高明而睿智的谋划可以在一开始就树立一定的优势,其下的外交战等都是为了取得战争的有利态势而展开,这是对战争谋划的强调,即战争不仅仅是攻城略地的对抗,其战略态势的有利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走向。
         在马汉的海权论体系下,海权等同于海上权力,即海上力量,马汉在《海权论》中说:“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这样理论的演进即是霸权主义,其海权也就失去了法理基础。海权还应意味着海上权利,这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应行使的张当权利,即将海权纳入“权利”范畴,这应是中国海权理论与霸权主义海权理论的本质区别。
         中国海洋经略历史的特殊性逻辑则印证了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既不能完复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更要依据“和平主义”与“务实主义”的战略传统,将“威”作为坚持的内核、将“德”作为柔软的外皮,实现“霸道”与“王道”的有机结合。总的来说,中国的海洋强国历史存在着固有的、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演进逻辑。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就是对于战略层面长远眼光的强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新老大国之前的战争纠葛。而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其理论基础和战略设计从一开始就不同于西方霸权主义视角下的思想理论。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战争的权利,而是对武力谨慎且克制地使用。在《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中,谋、交、兵、城四个层面渐次展开,统一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而这四个层面,每一个都需要做好万分的准备,才能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境地。
四、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有着长久战争史的国家。在历史上拥有大片海域却长期轻视对于海洋的经营。古代虽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并无实际将航海事业与经济发展想联系,在实际上并未形成长久而有效的对于海洋的管理。近年来,我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面对这一局势,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口号被更加频繁地提起。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对于外部压力矛盾的回应,也是我们内在的主动需求。“走向深蓝”,“大国航母梦”的升温代表着我们走向强大、经略海洋的决心。
         美国在马汉的《海权论》指导下建立了海洋霸权,在长久的时期内为本国攫取了巨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并直接决定了其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国际地位。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海洋安全战略理论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构建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海洋战略呢?《孙子兵法》中的慎战、备战思想,以及谋略的思想对于发展海军、维护海权都有着宝贵的指导意义。从这一点出发,或许可以给我国海洋战略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复旦大学,2012.
[2]张连松,徐平,朱建.历史上重要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J].军事历史,2001(01):22-26.
[3]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作者简介:曹直,1996.10.17,男,民族:汉,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国际法,所在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