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资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存续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之一。在我国,对于土地管理一直比较重视,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就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土地供应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复杂的土地使用需求,使得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土地供应问题也较为突出,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土地供应问题,也是我国土地储备运行机制良好运行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土地供应;问题
从我国目前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构建情况来看,在土地供应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土地供应的长期规划、土地供应价格的调控、土地供应模式的创新、土地储备信息的科学管理、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控以及土地储备融资渠道管理上都存在不足,这也影响了我国土地供应对于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及土地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土地管理职能部门必须要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可行的解决之道。
一、加强对土地供应的长期规划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土地供应需要,还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对土地供应进行长期把控,既要发挥土地资源利用价值,也要保证基于土地的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土地供应规划时,要同时兼顾现阶段的土地供应问题以及长期的发展变化趋势,确定长期土地供应与管理目标,并根据长期目标制定中长期土地供应规划,明确不同阶段土地供应把控的目标和要点。通过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共同发挥作用,为解决土地供应问题以及保证土地供应的长期规范性与科学性提供指导,满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二、提高土地供应价格的调控水平
土地供应和利用过程中,投资方较为重视的一项要素就是土地供应价格,其具体包括土地收购价格、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储备成本等,能否保证土地供应价格的合理性、价格变化的平稳性和规范性将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土地市场整体发展的健康性。不仅如此,目前带给年轻人巨大压力的高房价也与土地供应价格调控不力有关。对此,要有效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并控制土地及与之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走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价格的科学调控。在实际操作上,可以合理调配土地出让金并从中提出一部分,与社会资金一起共同建立资金收益机制以保证土地收益能力,同时在土地供应管理工作中,通过授权形式让专业的土地整理单位参与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提高土地整理质量,降低相关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工作以及土地市场运行中的监管,通过有效监督管理保证土地供应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提高土地市场运行的规范化水平,保证土地供应价格的合理性。
三、加强土地供应模式的创新思考
土地供应的模式与土地供应管理实践是密切相关的,科学的土地供应模式应当能够与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土地供应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土地供应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我国目前实施的主要是招拍挂土地供应模式,这一模式在土地供应市场规范化方面发挥着较好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此在当前阶段,有关部门还需要对现行的招拍挂土地供应模式进行有效完善调整,进一步加强对于申请使用、用地需求审批的把控,同时加强对出让后土地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对于获批土地后没有按照最初申请和合同要求进行土地使用,导致土地长期闲置的,可以进行责任追溯并可视情况做出终止交易决定。此外,在土地供应模式的调整创新方面还应考虑土地的差异化特征,包括土地性质、开发难度、使用用途等,灵活确定供应模式,以精准满足多样化的土地开发利用需求,优化土地供应的流程,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提升土地储备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土地储备信息的有效管理能够为土地储备运行工作的开展,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供应提供依据。在电子政务全面建设的当前时期,我国土地储备信息管理也走上了信息化管理道路,但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功能开发水平来看,仍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以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土地储备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当前有关部门还需要注重对土地储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丰富系统功能,强化信息化管理的多元化与全面性,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相对接,通过GIS系统的地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对土地储备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为土地布局和供应规划提供信息指导。
五、提高土地利用监控的动态化水平
土地利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土地资源本身较为有限,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因市场交易活动以及政策性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使土地利用情况随之改变,能否对土地利用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也关系到土地储备和供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此,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控,在定期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建立功能完善的土地监测平台。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实时监测,不仅随时可对目标区域的土地分布、功能性进行探查,还能够对土地违规利用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强化对土地利用实际情况的把握,以此确保土地储备、供应等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六、加强土地储备融资渠道的创新探索
土地储备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传统土地储备资金来源上很大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支出,这样并不能保证资金的充足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融资渠道的创新,有效利用金融市场和社会资金,一方面借助土地储备债券的发行从社会层面进行引资,扩大土地储备资金融资范围;另一方面则可借助土地开发信托计划,从信托公司处募集资金,两者都可以达到有效融资的目的。此外,还要加强土地开发利用收益的能力,提高土地储备资金投入的效益水平,保证效益回收的可靠性,为土地储备、供应和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温修春,方文博.土地储备制度下我国城市土地供应链定价模型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35(1):54-60.
[2]桂昆鹏.土地储备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8):130-131.
[3]张志鹏, 杨慧敏.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的土地供应问题思考[J]. 中国国际财经(英文), 2018, 000(007):P.277-277.
[4]肖仁芳. 我国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的土地供应问题[J]. 黑龙江科学, 2014, 5(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