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关建筑企业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承包方和发包方要签订合同,以此来确定法律关系,并严格按照合同中的规定来履行责任,结算资金,在建筑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以此为依据来解决纠纷。在实际的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发包人占据优势地位,承包人往往受制于发包人,在法律中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筑项目管理中要提高法律意识,做好规划规避风险,也要增强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法律风险;控制手段
1建筑法律及其重要性
1.1建筑法律的相关内容
建筑法律是对建筑行业做出的法律规范,它通常由国家权力或者授权机构来起草制定。建筑法律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主体都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和义务,调整了各方的关系,对市场运行做出了规范,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现行的建筑法律既包括国家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也包括地方性的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相互补充,共同指导建筑企业的管理,同时对各个主体的行为做出了约束和规范,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建筑企业要想规避法律风险,必须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1.2建筑法律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法律为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规范,我国致力于建设法治社会,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建筑项目不同于其他的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建筑的周期较长,时间长,资金投入较高,规模庞大,人员复杂,在管理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等。且施工环境不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安全风险,还有投资,合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法律,以法律为武器,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规避风险。建筑法律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做出了指导和规范,一旦发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石,能够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切实保护各个主体的权益不受侵犯,也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2.1履约过程中的纠纷问题
工程项目各参建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潜藏的风险。比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单方面解除行使权的问题;在工程没能如期完后时,相关的费用结算和责任承担可能会产生问题;当发生工程窝工时,相关的赔偿事宜也可能出现矛盾。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不可抗力的影响,而且建设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法律问题,因此相关的建筑项目参建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法律风险,减少损失。
2.2管理人员对相关建筑法律缺乏了解
建筑工程项目复杂,牵扯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在进行业务往来时要以法律为依据,对各个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承包方和发包方之间签订的合同成为法律实施的主要参考依据,合同双方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合同的条款可以自由商定,在双方都同意的条件下达成一致,共同遵守合约的规定。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牵扯到各个方面,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小到国家人民财产,大到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等,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从招投标到勘探、设计、施工等全过程都需要法律来制约。国家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经济主体做出相应的要求,合同双方所制定的条款也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合同制定人员要熟悉我国的建筑法律,并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合同制定过程中出现法律风险,或者触犯法律,避免以后造成更大的损失。
2.3合同订立的监管力度不严
建筑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方签订的合同,这也是最容易发生法律风险之处,如果合同制定不合理,一旦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很难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建筑合同对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规定,比如建设期限、工程费用、质量安全、材料成本以及各方的权责等。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项目工程参建各方对合同制定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一些附加条款、工程变更签证费用等方面把关和监管不严,这就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
3法律风险的控制手段
3.1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依法维权
合同一旦生效,在履行的过程中,合同相关各方就要增强履约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合同签订之前就要反复确认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在合同履行中也要以法律为武器,以合同条款为参照,切实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要一切按合同办事,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一定的责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3.2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法律风险防控
潜在的法律风险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损害单位形象,冲击企业经济利益等,但相较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等,法律风险基本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提前预防和有效的举措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规避风险。这就要求相关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改变法律观念,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及时规避风险。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开展法律普及工作,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此外,要在企业建立规范的法律部门,将相关的法律适宜交给专业的人员来处理。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恪尽职守,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对合同制定及履行的监管工作,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3.3加强对合同签订过程的监督管理
3.3.1坚持利益原则
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共同遵守利益的原则,这也是一条基本原则,当一方的权利被自愿放弃时,也就失去了法律上的保护,这就意味着在后续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坚持利益原则的前提是双方地位平等,拥有公平公正的权益,因此合同的制定应该兼顾各方的利益。
3.3.2成立合同谈判班组
相关的建筑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业的法务部门,负责合同事宜。在合同签订之前,单位就应成立小组进行合同问题的交涉,小组成员应该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能够针对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兼备工程建设、管理,财税和法律等方面的技能,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和减少企业损失。
3.3.3对合同款项进行严格审核
一般情况下合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范本或合同主体其中一方先行制定的,因此在合同签订之前,合同各方要对合同的具体条款认真进行核查,比如是否有霸王条款,条款是否有没有覆盖的方面,对项目业主审批的手续也要认真确认,看其是否遵守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对一些特殊的条款做出明确说明,对于条款中模糊的事项,要及时沟通联系。
3.3.4善于风险限制和风险转移
建筑法律对于规范企业行为,维护企业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为武器,运用法律来规范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行为,尽量减少甚至规避在后续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避免合同双方出现法律矛盾,影响企业形象,损害企业利益。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认真钻研合同条款,特别是其中的免责条款,要具备识别,控制,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必要时进行风险限制和转移。
3.3.5剔除软条款
软条款实际上是一种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的条款,合同的一方处于优势地位,掌握话语权,而另一方则处于弱势地位,其合同的履行要受到强势一方的制约,这又被称之为合同陷阱,即弱势的一方很容易掉进另一方要求索赔的陷阱。这就要求缔约各方在签订合同之前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陷入软条款的困境。
3.3.6所有合同内容必须落实到书面
要避免口头承诺,合作双方取得一致的事项要落实到书面上,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在合同制定过程中,要对一些模糊,字句有歧义的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和说明,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法律风险的防控和规避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项目参建各方才能在项目工程建设后续工作中避免产生大的矛盾或纠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风险防控举措应该在建筑行业大力推广宣传,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规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建筑工程行业良性的市场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捷.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BT模式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孟庆雪.长庆采油七厂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