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在急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12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4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2019年1—12月实习的45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比较观察两组护生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护生的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习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同时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综合评价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急诊护生带教中开展“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提升护理教学方法满意度与带教老师满意度。
关键词 “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急诊护生;带教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护理带教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实习护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态度[1]。因此,临床带教阶段是护生岗前学习的关键,需不断改进与探究。“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组织新模式,按序轮岗配合工学结合形式,分别在课堂与教学基地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国内高职院校,以期通过工学结合形式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基于此,我科于2019年1月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8年1—12月在急诊科实习的4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性别:女37名,男5名;平均年龄(19.3±2.6)岁;学历:本科2名,大专28名,中专12名;出生地:本地15名,外地27名。将2019年1—12月在急诊科实习的45名护生作为观察组,性别:女39名,男6名;平均年龄(18.5±3.1)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32名,中专10名;出生地:本地18名,外地27名。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历、出生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护生入科后由带教老师统一安排培训,依据教学大纲讲解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观察组采用“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
1.2.1管理实施阶段
1.2.1.1循序轮岗 护生入科当日完成座谈会,讲解“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模式的教学新方法,实施分区按序轮岗学习模式,将急诊科带教方案分为技术操作与疾病特征两种,见图1《四区轮岗方案流程图》,实习学生可根据意愿自主进行选择。具体方案如下:方案一,以操作为主,疾病特征为辅,由易到难;方案二,以疾病特征为主,操作为辅,依据分级诊疗病情由轻到重,同时将护生总人数平均分成组, 安排每组对应一套方案, 对每位护生实施专人带教,时间为4周,每1周按序轮岗。
图1 四区轮岗方案流程图
1.2.1.2工学交替 结合图1流程实行“工学交替”的方式,即理论与实践交替完成。方案一路径通过对应“看、听、做、写”实践方法为主,“看”就是仔细看老师如何核对、动作的规范标准,要看出“门道”。“听”就是详细听取老师的讲解,学习操作的要领,要听出“名堂”。“做”就是由老师监督亲自动手操作,在动手做中“体验”。“写” 就是记录操作问题,总结收获,在写中思考“悟道”。方案二路径参考高校教学方法结合急诊科护生学习情况,通过创建“多周期、分时段”的教学方式,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为主,每周疾病从心、脑、呼吸、消化、外科等方向由轻到重,特征逐渐明显,突出重点,分段达标,课程相对固定和集中,将以往的并行分散方式调整为串行集中方式。依据路径计划,完成各项实习内容,每项工作落实后由带教老师审核签字,总带教负责总体监督实施情况。
1.2.2 教学反馈阶段
运用双向教学反馈方式,带教老师从护生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实习路径完成情况及实习工作表现、纪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护生以不记名形式提出在本次实习中总体评价,包括理论课程内容满意度、操作讲解实践满意度、实习教学方法满意度三方面。制定《效果评价表》见表1,采用5级评分法,5分表示非常满意,4分表示满意,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通过打勾形式,分别对总体评价的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单项评价,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教学满意度越高。
表1 效果评价表
1.3观察指标
(1)出科理论与操作成绩。护生出科时完成理论及操作考核,满分100分。(2)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护生出科发放效果评价表,采用5级评分法,单项评价每项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3)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综合评价。从护生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实习路径完成情况及实习工作表现、纪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4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实习期间评价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两组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两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分,)
3讨论
传统的急诊科护理实习中,选择的带教方式往往是一些常规的方式,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似乎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护理水平未能获得实质性提高,最终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3]。目前,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究,我科将“循序轮岗、工学交替”的高校教学理念融入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一改以往带教目标不明确、带教方法不合理等现状。
循序轮岗方式可根据意愿自主选择路径,兴趣所致才是最好的动力,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看、听、做、写”的实践方法,根据各分区技术操作,由易到难,每个环节中看出“门道”、听出“名堂”、做中“体验”、写中思考“悟道”,有效扩展实习护生思维及视野、问题分析能力。同时交替配合课程中串行集中方式,每周疾病由轻到重,特征逐渐明显且分段达标,激发了护生的探知欲和学习的连续性,使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有意愿、有计划、有重点地完成路径任务。
总之,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应用“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新模式,可大幅度提升带教质量,有效促进护生成长,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急诊科护理带教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媛,陆巧葱,吴国新,等.微信公众平台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7):137-138.
[2] 刘全心,李年芬,刘青.“循序轮岗、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新模式及其应用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18,22(9):93-96.
[3] 关祥芝.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18):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