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介入手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2期   作者:马忠华 姜宇东 郭续彩
[导读] 目的 分析探讨对实施外周介入手术治疗后存在穿刺口渗血症状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整合在护理服务期间的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对实施外周介入手术治疗后存在穿刺口渗血症状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整合在护理服务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外周介入手术治疗后存在穿刺处口出血症状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12月,进行手术过后穿刺口出血症状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并且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分析术后穿刺口出血原因,由于手术操作不当者造成的有23例(33.82%),护理不当造成者24例(35.29%),由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引起的穿刺口出血者21例(30.88%)。所有患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改善方案均已完全治愈。结论针对实施外周介入手术治疗后存在穿刺口渗血症状的患者,在其护理期间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穿刺口出血原因,结合影响因素进行护理改善。在护理改善方面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进行护理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外周介入手术;穿刺口渗血;原因;护理要点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外周介入手术治疗方式在不断广泛运用,由于其手术操作方式属于微创治疗范畴,在疾病治疗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针对肿瘤疾病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手术操作中由于穿刺位置大多为大血管,患者手术操作以后会在穿刺口出现出血现象,且发生率比较高[1]。本文研究实验选择68例实施外周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进行穿刺口出血症状的原因分析整合,有效探讨其护理改善方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作出一定数据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接受外周介入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其治疗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需求,患者年龄区间为34-69岁,平均年龄为(51.50±2.14)岁,其中男41例,女2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外周介入术进行治疗,针对此次研究实验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且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方法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术后出血症状的重视程度,实施手术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以及基础常识的讲解和辅导,详细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根据对患者心理特征的评估结果,结合住院环境、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症治疗方式等内容进行基本介绍,上述内容均为护理治疗的基础知识,应用此种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服务期间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过程[2]。
        在患者确定实施手术治疗前期,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等基础检测,观察患者在手术操作部位中的皮肤状况,严格检测患者体温、脉搏、心跳等体征变化情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实施健康宣教是需要涉及到手术进展、常规备皮、饮食指导、碘过敏实验、排便指导、亲属陪护等内容。在手术操作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进食总量、卧床时间、不舒适感、身体制动时长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对介入治疗常识的掌握情况的综合评估,根据患者职业、年纪、家庭状况等因素,向患者详细讲解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向患者详细讲解介入治疗优势以及必要性和治疗成效等内容,同时可以借助成功治疗案例消除患者在治疗期间本身存在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调整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
        在实施手术操作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鞘管,避免出现穿刺处过高所引起的重复穿刺问题。同时需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协作程度。在手术进行期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护理方案的有效调整,特别是在穿刺、球囊扩充实时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注意力转移,关注其身体变化情况,保证手术操作顺利进行[3]。


        实施手术操作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在鞘管排出后切勿只进行穿刺点的推压,同时需要进行血管穿刺处的推压,推压时间每次为25分钟左右,然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施压,在患者绑扎期间需要借助沙袋进行施压,避免患者由于瘙痒进行绷带的自行拆除,在搬运患者时需要观察穿刺处辅料出血现象以及患者自我意识,在护理期间和主治医生做好相关沟通,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此外需要观察创口敷料出血现象,进行体温、肤色变化情、弹力绷带缝隙、推拿术周边皮肤变化情况等相关内容,避免在护理期间出现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发生。在患者恢复阶段需要进行创口的严格观测,增强病房巡视时间,每隔10-30分钟进行巡查一次,增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在手术操作后进行身体制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增强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对比评价患者在实施外周介入术治疗以后穿刺点出血症状的发生原因以及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版本为SPSS2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实施外周介入术治疗以后的穿刺口出血原因,其中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所引起穿刺口出血症状的患者有23例,其发生比例为33.82%;由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穿刺点出血症状患者有24例,其发生比例为35.29%;此外由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引起的穿刺口出血者21例,其发生比例为30.88%。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医护方面加强了相关认知,护理安全逐渐发展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示,在外周介入手术治疗后,对穿刺处出血症状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整合,然后汇编相关护理策略,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不良事故的发生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相关常识的掌握程度,对增强临床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研究实验以实施外周介入手术治疗操作后出现穿刺点出血症状的68例患者为例,分析探讨其穿刺点出血原因,并实施有效应对护理措施。
        本文研究数据表示,手术准备不完全、操作不正确、护理不全面都是引起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患者穿刺前出血现象能够有效缓解。通过本次研究实验表示:医护人员如果缺乏对患者凝血功能状况的了解,针对这种情况缺乏一定的重视性,在尚未出现血液检查结果时进行介入治疗,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穿刺点现象。由于很多患者对手术操作形式的了解并不完全,在操作过程中配合程度比较差,由于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会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护理操作不当、重复穿刺,抗凝药物用量不合理也对患者手术操作和凝血功能恢复具有一定阻碍,穿刺口出血现象主要诱发因素为术后护理不当,包括医护人员交接随意、运转方式错误、穿刺处敷料移动等原因,如果在患者病情恢复期间尚未及时察觉异常问题,也会导致发生不良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实施外周介入术治疗后存在穿刺点现象的患者,在其护理期间给予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有效整合,在护理改善是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方艳.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6):85.
[2]赵翠凤.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6):187-188.
[3]范丽娟. 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心理医生, 2016, 22(12):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