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主题学习,提高低年级语文阅读效率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期   作者:刘爱妙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通过阅读,积累材料,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厚实学生的知识沉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旨在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课内外学思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托语文主题学习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主题阅读”实现课内外悦读
         兴趣对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想让学生喜欢读书,就要有计划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都配有彩色插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悦读”之效果。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教师从课题入手,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的?有趣的画面立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直观的画面,蝌蚪的样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再出示准备好的五幅画: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在黑板上适时贴出对应的图片,以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轻松自如,毫不费力。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小蝌蚪》,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插图,说说小蝌蚪原来是怎样的?后来又变成怎样了?
         教学片断:
         师:小蝌蚪原来是怎样的?后来呢?
         生:刚出生的小蝌蚪黑逗号似,小蝌蚪慢慢长大,会变成四只脚的青蛙,样子不一样。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小蝌蚪》第一节内容里,小蝌蚪,细尾巴,身子黑,脑袋大,第二节……变成一只小青蛙。
         生2:老师,老师,书上的图都画到有了。
         借助插图,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较快地理解文本内容,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悦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主题实践”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语文主题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后延伸到课外阅读一篇甚至多篇文章,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如部编教材第三册第五组课文“寓言故事”,学习这组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开展主题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效阅读。
         在《坐井观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一词,教师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这个成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习课文后,教师让学生选择《语文主题丛书.带着故事去旅行》第一单元畅游寓言王国的一篇文章进行阅读,阅读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效。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研究阅读后,用一个个故事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有的学生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学生从单一的课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迁移方法,学会阅读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学法指导。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学会了方法,但在课外阅读运用中仍是两眼抓瞎。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缺少让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语文主题学习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会,课外不会”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利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迁移所学方法去阅读同一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文章,学以致用。这样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语用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学会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形成习惯,能为学生后续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的单元训练重点。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乌云、天空、蜘蛛、雨”等景物,让学生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接着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杨柳》《下雨了》两篇文章,引导学生说说这两篇文章各自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很快地找到《杨柳》主要是写杨柳的叶和花,并说出春天杨柳长叶,叶“渐多”,开黄花,“蕊落”“絮色白,随风飞舞”的变化;《下雨了》主要写了雨点等景物,小雨点“落下来,落到地面…掉在池塘…在空中连成一条条银线……”
         学生学会阅读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利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材内容学方法,‘丛书’内容学运用”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提高很快。
四、“主题拓展”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国家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中国传统节日》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以识字为主,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乞巧、中秋和重阳等七个节日。虽然这是一节识字课,在随文识字后,我把课堂目标改变为对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进行拓展。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后引导交流:你们知道过这些节日的来历吗?过这些节日有什么习俗?一些学生就自己的所知回答出一鳞半爪。这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齐过‘中国节’”这一主题多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后再次进行汇报交流。学生踊跃争先发表自己的阅读所得:我知道“年”是怎样来的!…过年要贴春联、放爆竹、守岁…我知道元宵节要挂灯笼、吃汤圆…我知道重阳节要登高……主题学习的拓展阅读,让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中国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概而言之,学生喜欢读书,爱上阅读,是语文教师当今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主题学习成为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延伸,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一个直接突破点。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有的放矢,把更多的时间“省”出来,还给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