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期   作者: 房芳
[导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普及,它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但是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所以,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高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效性策略具有时效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遵循着“人人有事做,人人尽其责”的平等、和谐原则,我们在进行分组时,从全班人数出发,平均分为八个大组,接着考虑每一个学生本身情况,再依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合理分配每组成员,每组6至8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充分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的才能。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具体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在这个小组里每个人的作用都很重要。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感受到团队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二、培养小组良好合作习惯
          合作小组建立好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合作之前,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必须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才能在小组内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他人的观点。合作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合作学习结束,小组长要及时带领大家整理小组内的学习结果,备下一阶段的展示环节交流使用。
          三、 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策略,但也不是说它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有的目标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达到,没有必要再去合作学习;有的只有学生自己完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反而不利于达标。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千万不能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其内在的需求。一般来说,只有那些重点目标,难点目标,高层次目标或不适合学生个体达成的目标,才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求法,我便以长方形为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过长方形,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其与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经过实际操作与小组成员的出谋划策,很快他们就发现如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就能很快地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成员的讨论探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我将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自然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小组合作,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进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四、 认真制定小组评价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主动,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总之,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让我们老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在合作学习的天地中,各展所长,互助互学,徜徉知识的海洋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