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裴进华 陈后波
[导读] 摘要:随着行业发展和高校学科设置及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善,我国的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进入相关岗位后的适配程度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随着行业发展和高校学科设置及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善,我国的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进入相关岗位后的适配程度也越来越引起关注。毕竟一个专业学科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其学员是否合格。学员培养质量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这样一个反向论证的过程需要从船舶电气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衡量电气专业人员是否胜任,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几个维度来判定,例如电气工程的相关理论计算、分析和设计,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新技术,使用现代专业工具,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沟通能力。为此,通过对船舶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自身在船舶电气方向10余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总结船舶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进一步优化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船舶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研究
        引言
        毕业学员质量评价体系,是指高校从满足船舶工作要求、实现所需的专业水平来确定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也是对大学教育的现有教育活动或潜在价值活动付诸的实践,并进一步细化对毕业学员胜任工作能力的检验标准及评价体系,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适应能力。作为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后续培养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气工程毕业学员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美,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体系,所以这个项目是基于现行的船舶电气工程本科教育的特点,通过探索毕业学员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初步框架,科学合理的完善毕业学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全面地评估毕业学员质量,为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考核评估提供客观评价依据。同时,通过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水平进行检验,调整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研究现状
        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及复合型人才成为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通过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一般可以将大学的培养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扎实基础的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从事电力相关行业的实践能力。为了培养高质量的电气工程人才和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全国范围内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过很多专业的研讨和调研,但目前对高校的培养现状的讨论仅限于专业内的交流,交流研讨的内容也框限在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系统的讨论、比较和分析。并未涉及到实用的对企业生产力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也未提出改革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高校所研究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从课程建设、实验条件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建设四个方面出发,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从更广义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出发,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系统的研究也是在一定的基础理论上构建而得,很少或根本没有用人单位和个人开展现场调查分析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和研究,和海洋电气工程人才与静止电气工程专业人士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用人单位更加集中和典型,很容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讨论和问卷调查,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用人单位和评价学生的能力的学生个人对自身能力的理解。
        2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2.1创新教学基地培养工程创新意识
        创新型人才是指综合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和相关知识,为社会进步或科技发展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才。本专业依托我校专业创新教学基地,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

在专业创新教学基地,教师使用传统工程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引入一个真正的工程情况,如在船舶机舱船舶电站电力系统为背景,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计划,学生可以应用船舶电力系统中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需求。主讲教师在讲解船舶线材选型知识的同时,注重将知识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线材内径选型、开关选型等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完成“了解、熟悉、掌握、改进”的创新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想愿望、价值追求和求知欲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建立科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增强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船舶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要求各课程在实验室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实行开放的实验室制度。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开展课外实验项目,使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选题、设计、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体现指导原则、综合原则和科学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根据评价指标积极全面提高自己,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这些指标必须反映党和军队的教育方针和路线。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党和军队教育政策文件。通过各级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的设置,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中去,使教学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专业知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体现在指标的建立应该能够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指标。指标应系统、合理、涵盖范围广,能够全面评价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未来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科学、索引内容应基本上符合当前的主流指标评价体系对各种学科的毕业生,应扩大和索引内容结合海洋电气专业的特点,因此该指数可以建立可比性和针对性。
        2.3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工程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传统教学模式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学生学习电子材料,电子技术和知识的理论,只有毕业后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相对较长时间的理解,尤其是在学生时期的甲板,机舱控制对象的不了解,不熟悉,对电气控制电路的原则难以进一步掌握和使用,不充分了解专业知识、经验、实践,就难以形成工程创新能力。在“优秀工程师”教学模式下,作者创新性地提出在学校实现实践教学与工程理论教学的结合,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企业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的再结合。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创新过程,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企业将领域工程模型和课堂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工程研究和创新的支持作用,共同开发教学之间,通过企业更好的完成工程教育的实践发展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学生从校园知识积累,基于实践能力培训公司在行业知识的发展,更好的满足航运业快速发展的创新能力对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的工程要求。
        结语
        本文对船舶类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学员质量评价体系的当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船舶电气工程毕业学员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分析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构成原则、流程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进一步掌握和了解船舶电气工程毕业学员的能力、素养等综合素质,为下一步船舶电气工程学员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恒旭,王日照,刘玉田.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现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2):5-9.
        [2]单海鸥,王国良.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2):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