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4 期   作者:董章文
[导读] 地球表面的海洋覆盖面积大约占到60%,
        摘要:地球表面的海洋覆盖面积大约占到60%,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能源等。随着陆地资源濒临枯竭,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加速,由于侧重经济利益最大化,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作为人类最后的宝贵资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世界共识,因此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海洋地域辽阔致使海洋环境监测的难度增高、监测成本倍增,科学合理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管理乃至整个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相对薄弱到相对完善的快速发展,从以污染监测调查为主向污染与生态监测并重的发展历程。形成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业务体系,在关键海区建立了多参数、长期、立体、实时的海洋立体监测网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事业发展和沿海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筹协调机制
        统筹协调机制是保证海洋监测工作条理化、清晰化的主要机制,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此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交接任务不紧密等问题。2018年机构改革前,海洋环境监测主要为国家海洋局负责,改革后海洋监测调整为生态环境部负责,但是相关海洋监测部门并未全部划归给生态环境部,造成海洋监测人员短缺,部分海洋常规监测任务停滞等现象。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各个部门只能独立行动,导致工作效率极低,难以达到标准规范。
        1.2缺乏针对性分级责任制
        分级责任制是指将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指定负责人,要求其尽职尽责完成岗位工作,若是出现问题则对相应负责人进行问责。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涉海部门未能制定分级责任制度,缺乏针对性的工作评价考核体系,难以满足标准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不具备岗位责任心等问题。
        2海洋环境监测工作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1提升实时、长时间序列的海洋监测能力
        目前,海洋水质监测主要是采用现场人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的方式,难以取得高时效、高覆盖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对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造成了阻碍。虽然中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百余家,但多数企业所生产的仪器设备和装备是应用在淡水、空气和土壤的监测,仅少数企业在逐步向海洋领域渗透。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等多采用国外的产品,国内自主研发一些监测设备缺乏成果的标准化鉴定,需加快打破技术壁垒,形成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发链和产业链。除基础监测技术的应用外,中国海洋监测体系的建设注重引入日趋成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如水下滑翔机、水下机器人、无人机、水下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等在监测业务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在关键海区建立多参数、长期、立体、实时监测网,有效、连续地获取和传递海洋长时间序列综合参数。
        2.2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监测评价单元
        全球范围内海洋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发达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考虑海洋环境区域特征,划分适宜的评价单元,选择区域特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这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OSPAR)、欧盟水框架指令(WFD)和澳大利亚的富营养化评估、污染评价和生态评价项目中均有较好体现。中国在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技术发展建设的技术支持体系方面仍有不足。

尚未建立专门的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价战略,对营养盐的监测仍停留在营养物质浓度监测阶段,没有从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综合生态效应角度开展评价。中国现有监测体系的评价单元大多是以行政区域来进行划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难以科学、全面地评估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无法给出能实质性解决环境问题的管理对策。如何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理念与方法的监测评价单元,探讨不同管理制度和自然环境背景下的基于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价体系是工作重点考虑的一项内容。
        2.3科学应用监测技术
        2.3.1传感器监测技术
        水质传感器可以对海水pH值、溶解氧、电导率、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可将水质传感器制作成立体水质传感装置,并结合计算机图像显示系统完成监测图像的处理工作。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化学传感技术进行pH值、盐度、海洋重金属、海洋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海洋二氧化碳浓度及致病菌和生物毒素等参数的监测。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的迅速发展,海洋有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电化学传感技术也可以进行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浮标监测技术本质上其实是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集成了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海水的取样及自动分析功能,然后将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发送到数据中心,从而实现海洋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浮标监测技术是一种集成自动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处理、数据通信和定位、浮标设计和制造及防生物附着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多功能高效监测方法,可见该技术功能性极强,是未来海洋环境及资源状况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3.2 GIS技术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和更新。李炳南将GIS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并构建了适合渤海北戴河邻近海域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预报模型、应急处置模型和损失评估模型,将数据库和组件技术相融合实现了模型的开发应用,研究成果能够实现数据分析、动态查询及系统管理等功能,为赤潮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决策部署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方磊设计了一款GIS集成框架,构建了近海碳通量遥感信息的可视化构形模型,可以有效结合遥感数据的时间、空间和专题属性,实现时空数据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提高海洋碳循环时空过程模拟与认知的直观程度,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陈星亮以增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为目的,为了满足不同海洋环境数据的质量控制要求,建立海洋环境评价模型以及由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集成、海洋环境分析评价、评价结果预警控制组成的海洋环境评价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分层次质量控制,并形成质控报告,有效提高了海洋环境分析评价预警业务的智能化程度。
        结语
        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对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建康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现阶段应当充分认识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建立有效的分级考核制度、积极地应对各项突发事件等方面做起,优化管理体系并提高监测工作质量,进而推动我国海洋生态开发与保护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军成,夏锡荣,纪灵,杨琳,杨鲁宁.海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04):42-43.
        [2]张俏.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
        [3]赵聪蛟,赵斌,周燕.基于海洋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5):93-99.
        [4]李潇,许艳,杨璐,等.世界主要国家海洋环境监测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环境科学,2017,36(3):158-164.
        [5]陈亮.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6,44(5):67-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