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实践研究浅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杨锋
[导读] 摘要:在现代施工技术中,整体预制装配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技术,并普遍运用于建筑施工中。
        宁波市明森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在现代施工技术中,整体预制装配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技术,并普遍运用于建筑施工中。在具体运用环节,这种技术也产生了一定问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相应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其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要点;实践应用
        1导言
        我们在工程施工期间就应该将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内容进行运用,在建设期间就给予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工作更多的关注,提前做好预制装配式工作,并不断创新技术,为我国的建筑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2.1明确设计依据
        在实际的整体预制装配式施工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其加以更大的质量防控,特别是建筑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要将细节考虑到位,不留隐患。首先,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的产生与应用,要充分体现出其对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质量提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虽然与现浇混凝土施工比较而言,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成本相对比较高,然而,在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以往的以节约成本为主的设计思想彻底扭转,要尽可能地去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以此来实现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与以往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在设计预制装配式结构时,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知识基础以外,还同时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确保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先进性。
        2.2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阶段的重点内容是优化构件模块的种类及尺寸。设计中需要保证模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利用相关技术以系统化的方式加工预制构件,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施工质量,也能够缩减工程成本。平面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结合施工的具体需要,排列组合模块及数量,从而使相应的单元模块得以形成。针对建筑平面的各种构件,需要科学布局,有效保证建筑平面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2.3预制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
        该结构的立面包含多个预制构件,设计立面的过程中,不但要与装配式施工的基础需要相契合,也要在此前提下加以创新。这个阶段的设计不但要满足标准化的需要,也要具备一定多样化的特点。在设计立面时,预制构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整体和局部的关联,因而设计中要将预制构件的设计以及安装操作做好。另外,多样化的特点是该种设计中的重点工作内容。要想立面设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组合方式要具有多样性,利用各式排列组合方式,让整体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位置与外形表现不同形式;另一方面,立面层次也要具备一定多样化,其重点采用排列组合相应构件。具体设计时,外墙的尺寸需要维持不变,从多个层面调整外墙的纹理、质地等特征。针对其中的材料也可加以多种调整,使立面设计实现更加多样化的特点。
        3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
        3.1选择合理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就是整个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骨架”,选择建筑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选择正确的建筑材料才能发挥出施工技术优势。由于内部钢筋繁杂,在选择骨料上就需要根据钢筋之间的间距确定粗骨料的集配,一般情况下都是在20±11cm范围内进行选择。细骨料就是指沙,河沙与山沙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但是在进场和使用前进行含泥量检验,防止过多泥土混入,同时也要注意砂石料的含水率是否过大,如果含水过多要进行翻开晾晒。预制装配式类似于基础施工,里面也要有钢筋和混凝土,所以也要防止雨水和污水灌入,通常采用止水钢板。

水泥的选择要根据设计标准和标号,外添加剂则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例如可以选用早强剂、减水剂、抗冻剂、抗凝剂等,但是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使用,不可过多,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
        3.2明确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规范施工图纸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该以设计方案为主,通过对该建筑项目的信息了解与特点分析进行全面考量,不同的行业领域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有其不同的差异特征。在设计过程中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行业领域进行明确,例如:化工厂、电厂、污处理水厂等。这三个预制装配式建筑功能就截然不同。只有对其功能进行了解掌握,才能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功能特点与特色元素,提升该建筑项目的实用性。同时,在进行初期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一体化、统一性。这也是其重要的设计原则。在初步设计中要保障各预制构件的顺利组合与有效衔接,即组合设计。并将构件的利用性、价值性进行发挥。
        此外,施工图纸作为整体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参照,也是提升设计质量及科学合理的关键核心。所以,在施工图纸设计中一定要对其涉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第一,在施工图中对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零件、构件及节点等进行明确标注。并将构件组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明确。第二,对相关辅助施工元素及施工方法进行标注,如预埋管线、连接设计、水电布局等。第三,进行安全保障设计,如消防设计、排水设计、防震设计等。第四、在施工图中对具体施工环节中的涉及因素及技术模式进行选择,如减低污染、低碳施工、环保方法等。
        3.3重要操作点
        整体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不可肆意进行、盲目开展,需要对多方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目的等进行初步设计。在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根据该项目建筑具体组织结构、施工现场环境与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布局,例如:对预制构件及节点进行设计。在该过程中需要将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图纸方案进行对比,将设计方法与二者进行最后比较,必须保障图纸与现场的吻合性、科学性。另外,从设计标准及规范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根据国家施工标准文件及规定,从安全、质量、效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将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性进行有效规避。
        3.3.1安装连接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保证预制板总体受力的均衡性,需要运用相应的连接件对预制板加以固定。连接件的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转角型和平面型。一般情况下,采用厚度为6mm的钢板制作连接件。采用连接件对预制板加以固定,能够有效确保其连接缝隙的平整度符合相应要求。安装连接件时,需要注意的是,紧固螺栓的拧紧程度不能过大,因为这样会造成相接板面的接缝发生错位。之后对其进行电焊处理,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连接件发生移动导致外挂板产生形变。
        3.3.2浇捣柱、剪力墙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操作前,需要将适量水浇在连接位置处,保证连接位置的湿润程度,在处理接触面过程中,一定要严加遵循有关设计需要。在模板中,剪力墙和柱务必需要通过预制构件加以制作。实行振捣混凝土操作时,要分层逐步展开,同时要保证振捣的密实程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具体操作过程加以控制,重点保护连接螺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为漏浆而造成蜂窝和麻面情况的发生,也能够有效规避由于强烈振捣造成的漏筋等现象。
        4结束语
        总之,设计和实际应用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中,要结合实际施工状况,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对多方面内容加以考虑,考查该结构的性能及质量,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良好配合,使整体预制装配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而使其得到更加普遍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渊.整体预制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8,16(09):81-82.
        [2]张昭.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67-68.
        [3]苏健,罗志敏.大型商业建筑整体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7,39(04):489-4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