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与乡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功能不同的区域。城市与乡镇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从而互促共荣。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乡镇提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乡镇复兴也离不开城市的引领和支持。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下,推乡镇规划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将展开对乡镇规划管理的分析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乡镇规划;小城镇建设;措施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关键时期的来临。近几年来,我国国家层面对新时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此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可以发现,小城镇在城市与乡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能够全面推动我国城市以及乡镇的深化改造,而且也能对当前的“三农问题”“城乡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实现城乡统筹规划,而上述种种问题都需要建立在乡镇的良好规划设计基础上,只有全面推动乡镇建设实现健康发展,才能够将新型城镇化建设里面渗透到小城镇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1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规划管理
小城镇建设主要是建设城镇的各要素,包含拓展当前要素或改建当前落后和不合理要素,即是改变城镇当前空间体系和城镇功能区的行为。在进行小城镇的建设时要时刻谨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规划未来城镇的发展,实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水青山城镇。
规划管理是城镇建设的根本,是城镇建设的核心组件,在城镇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规划管理的调控作用是保证城镇建设高效能、高速度和高质量的进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是城镇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2小城镇建设中乡镇规划管理的常见问题
2.1思想落后
面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许多乡镇规划管理人员思想上还没有充分准备,错误地理解乡镇规划只是政治口号,没有实际意义,也就难以意识到自己将承担着乡镇规划发展的历史使命。因而在工作中仍然固守传统的工作思路,也就不可能跟上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快节奏和高要求。
2.2规划设计不科学
从目前实际来讲,乡镇规划建设,存在明显的模仿城市问题,也就是按照城市的格局,来规划乡村,过于强调乡镇规划的布局,反而与农村实际体现出来了一些差距。过于“城市化”的乡镇规划,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效果不佳。盲目模仿照搬,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乡镇规划预示着今后农村发展将出现巨大变化,从客观上提出了乡镇规划设计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和持续发展的新要求。现实是由于乡村农民生活水平较差,急需脱贫致富,急需发展一些“立竿见影”“锯响出末”的短期收益型经济,因而在发展资源缺乏、招商引资难的现有条件下,自然也难以拒绝一些高耗能、污染严重破坏生态但能带来明显短期效益的项目。这类“断子绝孙”项目显然能解决目前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但对乡镇规划的长远目标可持续发展埋下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的隐患,得不偿失。
2.3缺乏特色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和风俗习惯,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进行乡镇规划的时候,就需要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对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实现传承。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乡镇规划建设,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乡镇规划建设,在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雷同化的问题,没有将地方的特色融入其中。这不仅使乡镇规划效果不佳,同时也导致传统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传承断代。
3乡镇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乡镇规划宣传培训
正确理解及引起高度重视是能真正实施乡镇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在乡镇规划管理实施整个过程当中,基层干部重视不够或思想上不够解放跟不上点,问题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国家制定乡镇规划战略的原因和决心深度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就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施乡镇规划管理,首先应该请教授、专家学者对乡镇规划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深入剖析乡镇规划的内涵、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促使其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同时,对广大农村群众展开地毯式宣传,做到乡村干部以及广大人们群众在乡镇规划战略理解思想上的统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3.2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
乡镇规划管理是解决本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重大举措,是长期性的决策,是一项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因此,乡镇规划管理应进行科学布局统筹系统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兼顾考虑“三农”当前的面临问题,充分发挥现有有利条件和机遇有条不紊渐进去实现。
3.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对于乡镇规划建设来讲,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因为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比如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合理借鉴,融入本地的特色,这样才能让乡镇规划建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小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首先就需要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人口分布、经济水平、主要产业、交通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调查的对象,也是进行乡镇规划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结合时代发展与乡镇规划建设的基本需求,将本地的特色元素融入进来,确定初步的乡镇规划基本方案,然后对该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为乡镇规划建设打下基础。
3.4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动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一方面,生态宜居是乡镇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给农村环境“塑形”。要充分发挥农村环境建设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建立生态格局,通过建立健全乡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通过乡镇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优化乡镇的生态人居环境,从而为实现小城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严格保护耕地,既要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也要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确保农业的根基能够可持续;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从而提升生态补偿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大力保护一些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镇、名村,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秀美乡村;要探索以产业为支撑的美丽宜居小镇建设模式,从而形成景观优美、出行便捷、服务完善、居住舒适的城乡宜居环境。
当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提升。新时代宣传活动要有创新的手段,宣传的对象是人,人在哪里,宣传就要到达哪里。对村民进行环保宣传时,可以用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面对舆论环境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必须用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精准定位受众,创新方法手段,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形式来开展全方位宣传,提升村民环境意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护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自己生活质量,达到宣传教育效果。我们要通过下一代的环保教育来影响一家人,改变几代人。
4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的深入实施,应当在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理念下进行规划建设,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具体过程中要着力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的调研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站建立乡镇规划的新思路,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建设乡镇产业,达到让乡村居民安居乐业目标,更好的发挥乡村居民建设美好家园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3):134-135.
[2]吴姗姗,张婷婷.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1-2.
[3]陈瑶.新型城镇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