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曾贤
[导读] 摘要:当前土木工程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且也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
        身份证号码:45272919890203XXXX
        摘要:当前土木工程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且也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任务开展的过程中,地基加固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基于此,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地基加固结构的因素,着重探讨了地基加固结构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指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和结构加固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基加固;结构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建筑的不断增加,建筑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大众对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地基基础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中,要注意做好人为控制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加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减少主观不利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水平。
        1 地基加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基加固结构的稳固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基础的种类,每一种类型的基础构造都有其优缺点,在发挥支撑功能时,建筑物的整体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由于建筑物建设意图不同,导致其结构的用途、耐久性和安全度等的区别,都会引起对地基基础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引起加固构造的变形。
        (3)加固结构技术受建筑结构的变形值、发展趋势和速度、加固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工人对其掌握程度的影响。
        (4)加固结构的质量常常受到建筑方自身的建筑意图影响,过度强调施工速度和效益则会加大地基基础缺陷的可能性。
        2 地基加固结构的有效应用分析
        (1)重视工程勘查的工作,确保其精确性。
        在工程勘察报告前要制定严密的勘测方案,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依照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勘查工作,确保勘探的全面性。首先,对建筑场地的特点进行整体了解,包括工地的土质类型、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条件等。综合建筑条件和建筑规划以及建筑物的类型拟定基础加固结构施工方案,加强预防工程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对预案,处理施工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矛盾,做好工程勘查工作。勘查工作是建筑施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应给予充分重视,根据勘测结果,对于较为软弱和复杂的地基应考虑合适的建设方式,应慎重确定建筑类型。其次,在钻孔勘测时,要根据钻孔设计的相关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对于端承桩,主要根据桩端受力层的顶面坡度决定,一般为12m-24m,当相邻两个勘察点测得的持力层坡度大于10%或其结构复杂、起伏较大时,应根据探测条件和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适当加密勘探点;对于摩擦桩,则通常按20m-35m 设置勘探孔,但遇到特殊的土层性质或者水平方向分布差异明显的情况,也应适当加密勘探点。对于地质复杂的工地条件应列出桩柱线并按布置开展勘探活动;另外,钻孔深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压缩土层厚度或者桩下土层过浅,地基基础将会达不到设计要求,进而无法计算出地基的变化值或者桩的承载力,所以,在进行钻孔施工时必须进行大量的勘查工作,增加探坑和钻孔布点,保证足够的钻孔深度,达到土层的层理的一致性和压力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因为基础出现弯折或翘曲现象,而给建筑安全带来隐患。
        (2)依据勘测结果,设计科学合理的地基结构。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以现场具体情况、工地的土质条件、结构形式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等为主要参考基础,不仅要达到适用、经济的目的,还要保证地基基础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对于工程勘查报告中显示的建议值,设计人员应通过严格的计算程序进行检验和测定,通过其他途径对地基承载力和实际土压力进行载荷试验与评估。计算结果和勘查报告提示值差异较大,则再进行重复计算,直至确定其正确的抗压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天然地基基础进行施工时,工程负责人员必须全力的支持设计工作的开展,反复核对施工设计图,尤其建造重大工程时,要对地基多次测量,以防止施工中发生地基倾斜或沉降事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工,召集建筑利益相关主体,共同研究对策,及时转变施工方案,防止灾难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固地基结构,加强施工技术。
        a.地基基础结构的选择。基础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连接体。如果地基具有较强的承载力,则基础可以任意采用竖向或者纵向的分布方式。假设地基承载力较弱,则必须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在勘查时,查明土层组成,为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可靠的参数。在计算时,估计房屋的大致重量,得到平均的荷载。然后,比较地基本身的承载力,应大于平均荷载的两倍以上,否则需要增铺片筏基础。与独立基础相比,片筏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广,把荷载均匀地分散到地基上,长期维持较强承载能力。但片筏基础造价较高,增加了工程的支出成本。
        b.地基基础结构的施工技术。首先,确定地基土质,依照相
        应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若地基荷载较大,土层承载能力较差,则增强基础的整体性,满足地基沉降要求,尽量减少不均匀沉降,采用人工处理地基或者桩基,以地基承载负荷后无变形的情况为主要标准,进行抗压测试,确定地基的强度和刚度,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为提升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结合施工工地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若地基土层较薄,且土质为淤泥类软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对土层的扰动。若地基土层均匀、密实,且含有大量建筑物垃圾废料或者冲填土,可将其作为持力层,但对于地基基础部分含有的具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或者有机生活废弃物等,则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然后才能用作建筑物的负荷层。其次,选择适当的地基构造。应综合建筑结构与功能类型,建筑物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工程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筑周围的交通运输条件,原料供应情况,现场的基础设施情况,当地的抗震设计规范等因素,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后,择优选择基础结构形式。最后,应着重考虑长期大量负荷导致的不利影响。地基基础施工时需要设置伸缩缝,保证缝宽既不影响建筑物稳固性,又能保持建筑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和观测基础与土层的沉降。若不设置或者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时,则要采取设置后浇带或者永久变形缝等必要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减少混凝土收缩对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在中高层建筑群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时,应深于普通裙房基础2m以上。当不具备以上施工条件时,应增加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之间的贯通,并计算出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沉降缝是由硬质材料充填的,投入使用后缝两侧易出现建筑墙开裂,造成渗水现象。缝间距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架空层与建筑层的平衡作用力度问题。如果地基上出现膨胀土、欠固结土、湿陷性黄土等状况,则通过增加适当填土来加固地基。当地下室结构过长,可以在适当位置采用补偿性收缩混凝土和微膨胀剂,使地下室结构设计符合规定的限制膨胀值。复合地基是近年来常见的地基加固结构形式,它解决了相邻建筑与本建筑之间因地基差异而引起的压力失衡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地基持力层的荷载量,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现象。所以,设置永久变形缝或者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地基基础的稳固性,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
        3 结语
        加固地基结构的关键在于做好地基基础的施工工作,基础和地基加固工作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加固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利润价值,反之,则会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甚至还会导致工程事故。因此,提高地基加固结构质量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葛积洪.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0):117-118.
        [2]王雅莉.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6):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