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分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油气田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检查数据,对人员违章、设备隐患、管理缺陷等信息进行科学量化分析,形成有效的动态预警体系。本文旨在通过运用检查问题统计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安全管理缺陷,及时提出预警管控建议,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关键词:检查分析;安全管理;预警体系建设
0 引言
油气田企业由于生产现场点多面广、业务繁多、用工复杂等特点,安全管理难度大,人员违章、设备隐患、管理缺陷等不足客观存在。如何科学地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人员违章、现场隐患、未遂事件以及伤害事故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量化的动态安全生产预警防范体系,可以有效推进安全管理从“事故追责型”向“事故预防型”转变。
1 当前安全管理的困惑
目前在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态度上仍然普遍存在 “误区”,更多地关注对事故事件、问题本身进行总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忽略了对事故事件发生前的征兆和苗头性现象、问题“表象”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安全部门更多的是充当消防员和救火队的角色,安全生产多处于“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管理。
1.1典型事故案例重复发生
回顾近几年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发现,很多都是有过事故教训、重复发生的。比如某企业在2006年、2011年、2018年先后发生三起人员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多少都会暴露出在日常工作中人员曾多次采取这种取暖的办法,或者有过类似的行为,在管理上没有、至少没有认真对征兆性问题和苗头性隐患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1.2未遂事件信息收集成为难点
只要事件的发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许多人都认为是虚惊了一场,没有放在心上,甚至事故之后,依然如故,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3正确认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
事故事件的发生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的,或者说是人不安全行为的直接表现;剖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根源都会追溯到管理的缺位。
2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体系的探讨
确定需要评估的违章隐患类型,并充分考虑该违章隐患类型能够造成的危害程度,然后参照风险管控的理论原理,按照危险因素识别、预警等级评估、检查管控建议、后评估效果审核等4个步骤进行。
2.1危险因素识别
危险因素识别是实现模型分析的初始步骤。它的目的是根据企业、单位的实际,对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所有违章行为、现场隐患、管理缺陷进行识别、并科学分类,以便能够根据其关联性来分析判断其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后果与影响,指导管理人员去关注、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识别一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技术进行,结合相关事故事件、危险危害因素及隐患判定依据,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违章隐患的类型。识别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现有已发现的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到事故隐患,甚至可能潜在的风险因素、危险情况,以能够科学反映现场管理实际为原则,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工作业务等多个方面考虑,减少交叉因素,力争使每个因素的管理脉络清晰,问题反映相对集中,这也有利于预警等级的确定及开展针对性的整改修正。
2.2预警等级评估
等级评估是在确定违章隐患类型的基础上,对日常检查督查发现的违章、隐患及事故事件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类,对照参考比值,依次排列处当月存在的安全缺陷,找出高危险区和关键性影响因素。
比如:对检查督查发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当月发现问题数量较多的违章隐患集中在许可审批、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和吊装作业4个方面,虽然没有造成轻微伤以上伤害事件,但进行同一项作业活动中,无数次的意外事件必然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3检查管控建议
管控建议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参照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管控风险的措施,以及进行现场复核检查的分析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如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技术交底、强化教育培训、落实监护制度等,要贴近问题发生的根原因,要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发生产生的后果与影响。例如,现场发现作业人员没有按施工方案进行作业,对当前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危害因素不清楚,不能泛泛的提出加强教育培训,要进一步核查时没有进行技术交底,还是方案进行了变更而没有告知,是现场人员对作业规程不熟悉,还是作业规程不符合现场作业实际,是没有教育培训,还是现场人员“明知故犯”,等等,这些不同层次因素也决定了不同要求的整改措施,因此,在提出管控建议前,要坚持透过表象看问题,既要仔细考虑已存在暴露的风险,及时提出管控要求,也要深查深层次的管理因素,只有这样才真正提出有效的管控建议。
2.4后评估效果审核
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人在事故中责任比重最大。但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人的思维不可能长时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是存在松懈、惰性现象的,需要一个科学的预警机制,在发现其产生松懈、惰性意识苗头时,及时予以预警。
因此,通过对已发现的违章、隐患及异常事件等信息的分析,找出当前安全管理的薄弱点,或者说事故隐患的发生演变趋势,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管理回归正常的受控范围。验证这些,就需要我们在下一轮的检查督查中进行后评估审核,以验证该类型的违章隐患是否有效减少,管理措施是否取得应有效果。
3 完善预警体系的几点建议
3.1 要关注现场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
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人与安全的关系,揭示人在作业活动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的角度测试、分析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常检查中,要通过安全观察、视频监控等方式方法,特别要发挥视频巡查、回放的监管优势,在事故隐患发生的萌芽状态及时纠正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消除隐患;并对收集的不安全行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根原因,从制度完善、强化培训、责任落实、隐患治理等方面进行及时完善和改进,进而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3.2要加强现场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管
现阶段,现场直接作业环节管理依然是各企业事故高发的“集中地”。开展高质量的安全检查仍然是加强现场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事故之前藏征兆,征兆之前藏苗头,通过有效的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性的苗头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
3.3要重视未遂事件的信息统计分析
未遂事件是由于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因为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操作规程等导致事故可能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潜在的风险隐患。因此,全员都应该重视日常违章、隐患,特别是未遂事件、轻(微)伤事件的信息收集工作,积极为今后有效防控风险、遏制事故提供最基础、最真实的数据。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安全生产不可能“一劳永逸”,各类检查督查发现的问题时刻警醒着每个员工,安全风险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因此,用好这些基础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反映、准确判断、精准找出管理中的不足,确保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以内,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级管理部门、管理技术人员要树立安全管理也是一名专业技术工程的认识,加强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努力提升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龚龙,刘宝平. 浅析海因里希负责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启示[J] .价值工程,2018
[2]朱启超,匡兴华,沈永平,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述评[J]. 中国工程科学,2003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