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色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工程逐步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各系统管线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关联,加大了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对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空间较为狭窄,采取粗放式施工模式显然不可行性,在容错调整空间逐步缩减之下,随之提升了返修成本,在此背景下系统化与精细化显得尤为关键,是建筑电气工程持续发展的必要方向。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BIM技术;研究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设计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气设计,其地位是十分关键的,同时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功能的实现,因此,建筑电气设计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电气设计时,想要使理想的效果体现出来,就要科学的应用有关的技术与方法,其中最理想的方法之一就是BIM技术。所以,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来说,要强化BIM技术认识,同时在设计时,将其科学的应用,从而使建筑电气设计的成效得以保证。
1BIM技术概述
在现代化社会中,BIM技术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建筑物电气实际设计过程中,将此技术贯穿在全生命周期中,可以保证建筑电气施工作业的质量与实际成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BIM在建筑电气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的研究具备现实意义。BIM技术属于设施设备物理与功能特征的数字化展现,可以实现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对多种设施设备信息内容进行共享,为设施设备由概念一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实际决策情况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建筑工程的各个时期、各个利益关系方通过运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内容的插入与更新,进而保证协同作业的顺利展开。BIM技术可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变,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合理升级,不断创新与变革其管理方式,最终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全面稳定发展。
2建筑电气设计中BIM技术应用
2.1结合深化图和可视化交底技术指导施工
针对建筑电气管线展开全面检查,分析碰撞情况,基于BIM出图功能可获得相应图纸,将其与原设计图对比分析,便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类管线所处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间呈现出的关联。导出的设计图除了常规的平面图、大样图与剖面图外,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施工需求,自行选择合适的角度出图,更好地满足分析需求。创建模型并加以深化,随后可形成施工模拟视频,通过此方式呈现给广大施工人员,从而达到可视化施工技术交底的效果。在碰撞检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化设计,呈现出的视频即是最为可行的施工方案。此时,施工人员可直接在视频内容的指导下有序展开各环节作业。除此之外,在工程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还可引入VR技术,给施工人员提供更为逼真的体验。基于对VR技术的应用,施工人员能够给更为准确地掌握各处的连接情况,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2建筑电气初步设计
在当前的建筑物电气实际设计以前,设计人员要依照建筑物具体结构与业主要求情况展开多个方面的合理探究。其设计重点需要将业主要求当作是主要内容,依照建筑物结构,保证电气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在最开始设计建筑物电气的时候,要探寻机房具体面积,明确电气设施设备实际分布的相应位置,运用科学合理的管道铺设手段与方法。在设计图纸中需要使用简单的线条描绘相应的模型,这是过去设计方法能够实现的,进而将机房面积、管道铺设以及电气设施设备实际分布情况充分展现出来。然而,其也存在非常明显的缺点,即精准程度并不高,难以将建筑物电气设计结构展现出来。
在实际运用BIM技术的时候,能够将电气细节充分展现出来,设计人员可以全面了解与掌握建筑物电气设计的内容,这样可以提升设计作业的合理性以及精准性。
2.3BIM技术应用于配电系统设计
在建筑电气系统中,最关键的一个内容就是配电系统,BIM技术的应用就是以电气平面、线路的布置为主而开展的。想要使效果提升,工作人员就要将这一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应用。①将准备工作做到位,不单单要自全局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还要对电气视图的科学设置给予重视,将电气设备参数规格准备好,尽可能做到理想,把遗漏风险控制在最低。②要将用电设备和插座等科学布置,使视图中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同时细致的了解暖通和给排水系统等动力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整理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建立三维模型。③以三维立体模型为依托,设计电力线路敷设,使电路和导线设计布局科学性得以保证,这对于建筑电气设备连接的可靠性是有利的。④深入检查配电系统总体情况,对配电系统线路属性以及配电盘明细表等进行检查,使配电系统设计与电气项目的运行需求相符合。⑤通过平面化视图,标注出相关线路,使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准确标注得以保证,这对于今后的施工是有利的,尽可能使由于平面化视图中线路标注不明确,而使施工错误出现的情况得以避免,使配电系统性能与预期要求相符合。
2.4管线碰撞检查
将先进的BIM技术运用在现阶段的建筑物电气设计作业中非常重要,在此技术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检查相应的管线碰撞情况。在具体检查作业的时候,要在电气实际设计时找出其存有的内部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与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此方案的健全性以及完善性。在实际检查电气设施设备管线的时候,如若发现其存有某方面的问题,BIM软件能够对此碰撞位置进行自动展现。一方面,有效保障实际设计质量与成效,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并不需要花费众多的时间进行作业检查,这样能够加快设计速度。在经过碰撞之后的BIM软件可以进行自动化调整,不需要使用人工方法进行调整。在建筑电气施工作业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展开碰撞检查作业的时候,需要对各个专业位置展开碰撞检查作业。与此同时,也要保障检查各个管道与结构梁工作的顺利展开。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够保证建筑物电气管道设计作业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所以在实际检查作业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物电气系统以及实际结构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检查,这样可以更好地调整管道具体位置,最终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完善性与健全性。
2.5模型设计步骤
在电气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障建筑电气设计质量,BIM技术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BIM模型设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二维模型在向三位模型转换时做到一一对应。这样的设计方案才可以有效保证设计工作人员以及业主通过使用模型针对于方案进行有效对比。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无论是电气管线连接方式还是设备摆放位置都要标注在设计方案中。与传统的设计方案相比,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电气设计方案具备了可视化功能,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电气设计水平。比如,在建筑电气桥梁与电管绘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能够利用BIM软件中的剖面功能来确保电管与桥梁的对应,并将其一一对应的进行标注,为设计方案查阅和校验提供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来讲,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设计水平和质量。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电气设计工作中要在结合业主需求的基础上,运用BIM技术构建模型,并开展碰撞检查。同时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来确保电气管线和桥梁的一一对应,这样不但提升了电气设计水平,还缩短了设计占用的时间,因此,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领域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以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玲燕.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建筑,2017(6):202-203.
[2]吴强.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中的实施[J].建筑经济,2018(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