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大埝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鄄城县 274612
摘要:在我国,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水利工程为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水利工程本身也具备相当的环境改善功能,但其修建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改变也是存在的,因此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如果没有协调好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导致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甚至引起自然灾害。
1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设计内容方面
现如今,水利工程施工方面存在着规范性和统一性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较晚,因此,尚未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在设计上依旧以传统水利工程的施工标准为参考依据,从而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产生了阻碍。比方说,依旧运用业内指导文件里面提出的方法对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因此,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此种新型的水利工程设计。此外,河流护岸设计方面也一直存在问题,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的运用缺乏合理性。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仍然需要建立健全。
1.2设计审核方面
就当前而言,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设计内容进行认真审核。这主要是基于审核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设计工作的科学合理性。然而,大多数设计单位却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忽视了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基于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审核较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制约,进而不仅弱化了审核工作的科学性,而且还意味着设计单位缺乏较高的责任意识。所以,无法充分地发挥出审核工作的实际作用,从而阻碍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水利工程设计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也被引起了高度重视。另外,项目类型也开始呈现出了多样化,从而有利于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加以优化。
2.1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应用生态设计思路设计的小型水利工程,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即将工程设计与生物生存环境相结合,保障生物多元化发展。跨流域水利工程设计时,会涉及到区域性的调水和输水等问题,从而改变了鱼类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对它们的生存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果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如果并未考虑上述问题,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甚至生态链断裂。以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违背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要遵循“生物多样化”发展原则,根据生物生存环境,对流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保障水利工程调水、用水时的基本用水量;对于生物栖息地较大的流域而言,可以申请项目转移,以此减少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内容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和专业性在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此过程当中,既要保证设计图纸的标准化与合理化,对各种尺寸加以明确并作出标注,同时还应该确保使用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精准性。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设计内容里面的编制说明,全面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依据、材料价格和施工需求。为此,必须保证工作人员、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价格报表的合理化,而且这些价格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编制,不允许套用之前的报表而获取非法的经济效益。
2.3提高设计审核科学水平
要想确保水利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就必须开展设计审核工作。另外,设计审核工作能否有效开展还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效果。所以,审核单位必须保证本身的独立性,以防受到其他施工企业的干扰或控制而影响到审核结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全方位提高审核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此,在开展审核工作期间,必须做到高瞻远瞩。这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的时间较长,所以,一定要确保审核工作的预见性,不仅如此,还要及时更新审核内容,熟练应用各种新型软件与硬件工具,以此来降低设计审核工作出现问题的概率。
2.4加强设计人员素质
水利工程设计负责人应注意培训设计人员,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进行有效沟通,尽可能的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是水利工程设计和规划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有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以及宏观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因此,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和宏观规划的理念传授,提高专业水平,创新思维,掌握先进的节水技术理念,逐步完善水利工程。要达到快速、精准和高质量的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设计单位应根据区域的环境和经济特点制定各种设计方案,相关评审人员应就技术、资金、设备、环境等方面进行讨论,充分调整或优化技术,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及标准要求的计划进行实施,这样的过程可有效的促进程序的规范科学性,也避免了多种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2.5控制工程行为,设置项目标准
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设计思路,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要严格按照生态水利自我恢复原则进行建造。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多次改正,使得流域用水具有尺度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生态水利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的环境、地质等进行勘察,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6提升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程度
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只用考虑工程水文学领域的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其建设服务目标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需要在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生态水文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更好地实现预期建设服务目标,促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以某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例该水库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水库,由于是备用水库,因此具有用水频率低、换水周期常的特点,针对该水库的这一特点,规划设计人员就需要充分考虑水库的规模设计以及水库水质维护方面的工作,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水库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情况,将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分析推演出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水库水质、水量的变化关系,根据水库工程的服务目标,控制水库建成后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和程度,以确保该水库建成后,在不破坏水域内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水资源储存的要求。
结语
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合理控制和利用水资源,借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所以做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是对水资源、对生态环境最好的保护,同时也是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利国,李正辉.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2):87-88.
[2]邹书郇,刘思韬.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09):118-119.
[3]谢琳.基于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