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砂石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下,基建项目蓬勃开展,这些工程建设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砂石材料。虽然我国砂石资源比较丰富,但这种资源是需要时间再生的,在庞大的需求量增长下,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一状况,砂石产量将难以满足需要。因此,人工砂开始受到人们重视,其应用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限制,可以实现高强度施工,其推广应用缓解了天然砂石不足的矛盾,但同时其质量问题也成为工程建设中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人工砂施工质量控制中相关问题,掌握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从而能够针对性加强质量控制。
关键词:人工砂;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控制措施
当前在基础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其质量性能控制一直是施工中重大问题。而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砂,其品质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是混凝土施工管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我国很多地区使用的是天然砂,随着其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人工砂的应用成为重要解决途径,不仅要开发人工砂,还要在施工中控制人工砂质量,确保其应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1.人工砂的特点
与天然砂相比,人工砂颗粒的形状往往棱角较多,其表面粗糙度较高,含有大量粉末。在生产人工砂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石粉产生。这种石粉并非碎石生产企业所指的石粉,而是人工砂中粒径在75μm的颗粒物质,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类似于被加工母岩。石粉与泥粉之间差别较大,细度方面粒径在75μm以下的石粉颗粒,多为16μm以上,但泥粉粒径通常在5μm以上。如果混凝土中含有过量泥粉,就会导致集料表面出现包裹层,不利于集料与水泥石之间粘结,产生的影响是不利的。而在混凝土中使用适量石粉,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砂的比表面积和用水量,但也可促进混凝土特细骨料级配的完善,对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加强其密实度,保证综合性能良好[1]。
2.人工砂常见问题
2.1石粉含量
人工砂生产中,其石粉含量与母岩机械物理性能、砂的级配分布取向之间的关系很大,在砂石质量控制中,其细度模数与石粉含量之间存在矛盾,石粉含量得到控制,则相应的会导致细度模数过大。而细度模数得以控制,也会产生过量的石粉。一般情况下,未经过处理的人工砂中,其石粉含量可以达到10%~18%,这与相关标准规定中要求的石粉含量是不符的。
2.2石粉除粉处理
在处理人工砂中超量石粉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水洗法和风选法。除粉过程中不仅会除去石粉,还有可能除去0.15mm和0.3mm级等更大的颗粒,人工砂的自然级配遭到破坏,难以保证其集料密度。两种除粉方法中,水洗法在此方面的害处更大。同时实际生产中,水洗法不仅会破坏细集料的原级配,且需使用大量水,会加大制砂成本、消耗水资源。一些地区本身水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水洗法除粉需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风选除粉法应用更加有效和广泛,该方法使用中需考虑实际成本以及对石粉含量的控制,人工砂在经过风选处理后,其中的石粉含量一般在5%~10%。为保证人工砂的顺利生产,以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会在除粉处理之后,再采取预加水工艺处理,确保人工砂湿润度良好[2]。
2.3人工砂含水率
各生产单位生产的人工砂含水率存在差异,统一生产单位在不同阶段其生产的人工砂含水率也不同,含水率的大小影响很大,会具体影响到人工砂松散堆积密度、紧密堆积密度。
人工砂中含水率越高,松散堆积密度、紧密堆积密度则会相应降低,处于3%~5%范围时,松散堆积密度、紧密堆积密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在含水率高于7%时,就会明显提高松散堆积和紧密堆积的密度,且出现大幅度变化。含水率变化下,紧密堆积密度和松散堆积密度差值会不断加大,之后开始降低,在3%~5%范围内,紧密堆积密度和松散堆积密度之间的差值最大。
含水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工砂堆积状态,无水状态下,人工砂的堆积状态会由于不同粒径颗粒容重存在差异而变化,进而引发分层离析现状,导致各部位颗粒级配、细度模式差异加大,堆积场地越大该现象越明显。人工砂中,含水率的增加会引发堆积状态的变化,3%~5%含水率下人工砂可以达到最佳堆积状态,各部分颗粒级配、细度模数间差距较少。而在含水率达到7%以上时,人工砂的堆积状态变差,超过9%其下表面就会明显产生过多的水分、石粉,而其上表面的大颗粒含量多且比较干燥,在混凝土生产中,就会加大人工砂控制难度。
2.4依据MB值控制石粉含量
在我国相关检验标准中,对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机械能了限制,其确定依据就是人工砂的亚甲蓝试验MB值,该试验可以检测在75μm以下的物质属于石粉或者泥土。各地区生产中,泥粉成分、杂质含量有着较大差别,在检测中也会得到差距较大的结构,而导致利用该方法控制石粉含量成效也会受到影响。具体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分析,了解其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检测。
具体泥粉和石粉对人工砂亚甲蓝MB值影响,则是在泥粉含量占人工砂总量相同情况下,MB值基本不会受到石粉的影响。石粉含量不同时,泥粉含量越高,则MB值越高,泥粉掺量越高则产生的变化越明显。根据亚甲蓝MB合格值的规定以及试验结构,来确定含泥量。在生产人工砂中结合MB值和石粉量,控制人工砂中石粉含量。施工中使用人工砂时,要依据MB值和石粉含量合理调整其中各项材料用料,保证其配合比科学合理[3]。
3.人工砂的技术要求
按照细度模数,可以将人工砂分为三种规格,即粗、中和细,技术要求也可分为三类。人工砂颗粒级配与要求相符下,除了筛档4.75mm和600um级配的砂,还可以适当高一点,但整体筛出值应控制在8%及以下。吸水率不宜超过3%,进场人工砂含水率则不超过8%,总压碎值不超过30%,MB值小于1.4等。此外,就是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的控制也要符合要求。
碎石方面,一般是适宜采用反击破碎时,在高强度砼中采用需检测母岩抗压强度,确保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同时要开展碱活性试验。水泥要经过温度检测,一般在生产预拌机制砂砼中,水泥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对于大体积砼压注意水化热问题。外加剂要检验PH值、碱含量和减水率等,控制好含气量指标。掺合料方面,如果是双掺了粉煤灰和矿渣粉,要分别检验粉煤灰的细度、含水率、烧失量和需水量,以及矿渣粉的SO3含量、比表面积和密度等。拌合水要求符合我国混凝土用水标准中的具体规定[4]。
4.人工砂砼常见病害分析
第一是蜂窝、麻面缺陷。在拌合人工砂砼过程中,大面积蜂窝麻面缺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没有合理调整砂率,导致砂率和机制砂石粉量过低。以及在施工中存在人工砂含量不足、混凝土骨架构架填充料不足、混凝土性能差、搅拌时间不足、搅拌均匀度和密实度不足等问题,在拆模后就会出现蜂窝麻面情况。
第二,砂痕缺陷。相比于河砂,人工砂中石粉含量适量的情况下,可以填充砼骨架构架中的孔隙,而同时人工砂细度模数较小,粗集料级配难以适应技术要求,增加填充料的情况下,也会加大比表面积和需水量。石粉含量大会影响到外加剂保水成效,导致混凝土存在泌水问题,大量的表层水产生下丧失浆体,此时就会出现砂痕。
第三,孔洞问题。如果施工中,使用的集料用水量过高,在振捣作业无法将游离水全部排出,拆模之后这些游离水蒸发就会出现孔洞缺陷。在混凝土表面还存在一些不能释放的空气,拆模后这些气体挥发也会导致气孔形成。孔洞问题会导致砼离析、严重跑浆,是不利于施工质量保证的。
5.人工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人工砂的生产流程如下:
结合人工砂的生产流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人工砂在拌制、运输和浇筑等环节中,要按照当前规范进行。采取质量稳定的人工砂,经常性检测其级配、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等关键性参数。其次,人工砂在堆放和运输中,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其中混入泥土。在施工现场需设置好待检仓,根据检测质量结构对其配比进行适度调整。然后是在搅拌等环节中,要控制好时间,人工砂一般需要比天然砂更长的搅拌时间,相关添加剂要控制好添加量精度。并有序进行振捣,避免出现漏振等情况。最后就是要做好早期养生工作,养生时间适当予以延长。
5.1人工砂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1)人工砂含泥量控制。砂石生产中,在干式生产法中,是无法通过筛分将毛料中的风化石和泥土破碎分离的,这些物质会进入人工砂当中。因此,要控制好人工砂的含泥量,就要控制好毛料质量。在开采毛料的过程中,应尽量将爆破开采的掌子面土层清理干净,开采平台面10m以上进行设置覆盖层开挖工作面,如果是在雨季作业,要注意现场设置好临时排水设施,避免受爆破振动影响等,有泥土混入开采面。开采出的毛料在运输中,需由专人指挥装车,不可掺入风化石和泥土等,一些毛料无法消除杂物,需将其作废料处理。
(2)人工砂的级配控制。在碎石加工系统运行状态不同的情况下,人工砂和碎石的级配是不同的,且存在与用料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加工处理中,要能够合理有效调控碎石加工系统,减少级配不合理问题,进而减少浪费。常见的调节加工操作,一是可以调节设备的排料口尺寸,来控制细骨料含量;二是更换系统初拆分使用的筛网,通过筛网口径大小控制成品料最大粒径。二次破碎率的增减,也有助于成品料级配的改变。三是调节制砂机的喂料速度,一般其喂料速度越大,则破碎程度也越大。四为联合调节二破、三破和初筛分,改变成品料级配。
(3)人工砂石粉含量、细度模数控制。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些工程其施工周期较长,且施工强度高,可能还会遇到雨季施工的问题,就容易导致筛分时石料含水量高,筛网也可能被堵塞,减少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并加大细度模数,导致人工砂质量不达标。对此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第一,在石料含水率大的情况下,可以对生产系统进行加设遮雨棚的措施,比如堆料坑和原料仓等部位。第二,由于毛料是无法被有效遮雨的,因此应避免在雨季挖装大块毛料,以免其中掺杂细碎毛料、含泥料。生产完之后,还要及时将筛网上的石粉清除干净。第三,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工砂的质量,但雨天生产石粉含量仍然不合理,可以在二筛、三筛车间加设皮带机,使砂经过筛分后继续破碎,可以有效加大砂中石粉含量、降低细度模数[5]。
5.2人工砂施工质量控制
(1)统一生产设备标准。当前一些小规模企业,在生产中会采用不标准的制砂设备,其产品质量问题很大,会影响到混凝土品质。如果建筑工程中长期应用这种砂石和混凝土,就会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要统一规范人工砂生产装备,禁止使用劣质砂石和不规范设备。
(2)完善自检体系。在生产人工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加工方法等方面,都会影响到生产质量。因此企业自身要加强自检力度,每天自检一次,并记录好检验结果做存档处理。管理人员分析影响人工砂质量的因素,并指导现场实现科学生产。
(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人工砂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但会面临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既要培养人员操作水平,也要对机械设备做好维护保养确保施工安全进行。技术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评估设备使用状况,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并通知维护人员维修,最大程度上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
结束语:
社会发展下,我国人工砂生产规模和生产总量逐年增加,面临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要明确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总结经验教训,规范统一加工设备、严格控制人工砂石粉含量和含泥量等,并优化现场施工管理,逐渐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元鑫,罗怀春,刘方华, 等.人工砂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9,1(2):34-35.
[2]林睿.人工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中旬刊),2019,(3):159-160.
[3]何德.砂石系统人工砂细度模数的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0):4175.
[4]王志华.人工砂石料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1997.
[5]黄敏琦.人工砂混凝土施工探析[J].四川水泥,2017,(11):347.